肖金英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三小学
摘要:在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新的理念出发,从学生角度出发,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发展。为此,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态度,从真知善行的角度出发开展教育工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构建生态课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真知善行;小学语文;生态课堂
生态指的是一种科学概念,是用来研究生命体之间以及生命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关系的概念。本文将对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状态的研究引入到了教育当中,并从教育生态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教育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促进教育平衡发展。
一、体现个性化差异,促进学生生态发展
生态课堂更注重学生自身的个体价值,尤其在当前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得到个性化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教育的价值。但是,经调查发现,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过于注重成绩,导致整体的教学氛围过于死板,学生也不愿意投入其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会统一开展教学,通过灌输式教学法教授相关知识。此种方式不仅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会限制他们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成长。为此,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真知善行”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为了充分落实这一目标,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从教材内容出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调整,打造生态课堂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1]。
例如:以《找春天》这一课为例,教师在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大多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阅读,接着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生词,再分析课文词面意思,最后总结。此种统一开展教学的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此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充分体现出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针对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就可以把预习前置,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一个“找春天”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春天。学生在寻找过程中可以充分显现出他们自己的个性,有些学生会到公园寻找春天,有些学生则会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网络寻找春天,还有些学生会通过自己的想象寻找春天。每个学生寻找春天的方式都不同,但是他们会充分调动的思维去思考。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体现出每个学生的个性,还能够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二、内容与环境整合,改变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要知道,课堂不仅仅有教师和学生,整个教室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要将语文教学内容与课堂环境融合起来,以此达到构建生态课堂的目的。语文属于一门非常基础的课程,所以其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开展教学。在开展教学设计期间教师会发现,教学的开展会受到教室规模、座位安排以及教具设备、教室风格的影响。经了解发现,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经常忽视这一点,尤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会单纯从内容和学生角度出发进行考虑,忽略了教师环境对教学造成的影响。为了充分体现生态课堂的理念,教师要将环境和内容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等进行辅助,改变课堂中的氛围,使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例如: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例,单纯开展理论教学并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以往教学中,教师会利用板书的方式开展教学,传授知识。此种方式不仅没有将内容与环境整合起来,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而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记叙文,刚好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其中的故事线,在此期间通过互动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对课文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立足真知善行,树立生态课堂理念
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很难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教师需要从“真知善行”的角度出发对小学语文教育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构建具有实践意义的生态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想要树立正确的生态课堂观念,不仅需要教师付出努力,还需要学校给予充分的支持。首先学校要认识到树立生态课堂理念,构建生态课堂的价值[2]。之后,统一组织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加强教师对于相关理念的认识,并且让他们知道应该如何构建生态课堂。尤其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要从“真知善行”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求真知的学习理念。只有彻底改变了教师的理念,才能够使课堂教学得到更好地发展。
以《观潮》为例,教师教学时可以利用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发现知识并掌握相关知识。在此之前教师要对生态课堂以及真知善行等理念进行研究,之后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之后结合《观潮》这一课的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锻炼学生思维的同时,改变整体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遵循生态课堂原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很多学生都对教师存在畏惧心理。这就导致在课堂中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将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先决条件,教师和学生作为两个具有相同价值、地位的生态主体,教学在两者的相互尊重、相互配合中进行。在生态课堂上,教师要懂得赏识学生,还要给予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课堂中的乐趣,另外还要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完美的生态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开展教学,还要脱离教材创设一些课外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并让学生自己准备朗诵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阅读大量的资料,寻找出较为合适的文章[3]。从此角度来看,所有学生在比赛期间都非常努力想要展示自己。所以教师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多夸奖学生,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朗诵等等,在此期间师生关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五、丰富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氛围
生态课堂与其他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教学时要有所变化,同时保持动态平衡。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另外,要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改变课堂氛围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教师便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开展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给予他们自学的机会,充分体现真知善行的同时,达到构建生态课堂的目的。
例如: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中成员的学习能力都比较平均。之后制定相关的任务,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比如在教学开始之前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阅读和讨论,最后派一名成员总结课文内容,并说一说小组发现的知识点等等。在此期间所有学生都会参与其中,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把生态思想引入语文教育领域,构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有利于实现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为学生学习成长、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蒋锡明.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17):63-64.
[2]罗志全,彭先平.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构建策略探究[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2.
[3]薛生燕.生态课堂理念下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6):97.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建构小学语文"真知善行”生态课堂模式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20-110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