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绍东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向阳路小学 562400
摘要:“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经典诗词中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是新时代中国人需要学习和传承的精神资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许多诗词精品,意在从小培育孩子对经典的传承、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并在诵读中品味诗词之美、树立爱国情怀。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诗词诵读方面进行案例分析,根据现今小学生的经典诗词诵读和学习情况,概括点明诗词诵读的方向。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经典传承;小学教学
作为百年教育的优秀传统,诵读诗词已经不仅仅是开展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更是加强学生个人素质、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与内涵的重要方式。国家教育部将经典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让学生能够通过诵读诗词来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感悟圣贤之道中丰富文学经验和词汇,并能够在写作中引经据典。因此,以诵读的方式推动经典诗词融入小学语文教育无疑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法,它对于传承深厚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小学古诗词学习的科学性和意义
1.1古诗词学习的意义
吟一首诗,千年经典惹人恋。颂一阙词,荡气回肠永流传。当前,国人对以诗词等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逐渐升温,这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翻新和重塑,更是一种道德理念和思想的开阔,是一种文化繁荣的体现。
古诗词优美的词语、深远的立意内涵能够传授给学生一种精神文化,培养学生对于民族语言的热爱,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占据重要的一部分。
1.2小学古诗词学习快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学以基础阅读阅读为主,鉴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规律和专注程度变化不适合长篇高难度的古诗词赋,因此教材和课程设置上基本为较简洁的律诗和绝句,能够帮助小学生在简单的初学中积累诗词经验,启发和训练古诗文的诵读能力。而许多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的作者诗人也能在无形中对小学生起着思想引领作用,让小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加深对古代文学大家的崇敬和对中华优秀古诗词的热爱和欣赏。
此外,这种在课堂教学之中渗透经典以名篇佳作诵读教学为主的教学编排还能够通过一定的情景模式教会学生学习和理解古代诗词的方法,将所学经典运用到写作和实践中。
1.3古诗词学习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营造良好的经典诵读氛围不仅是扎实学生基础诗文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益的需要,更是培养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无数的经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经典诗词的学习和诵读是传承这一文化瑰宝的系统工程,是学习民族语言的重要课程内容。就目前小学开展经典诵读的情况来看,片面的死记硬背以及教学重点倾向于教授而非诵读的问题依然严重。所以说,从小学古诗词阅读的基础抓起,实现小学阶段语文古诗词诵读为主的学习是建设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改革的基础策略。
2古诗词诵读现状和案例分析
2.1课堂教学现状
首先,国家和各地方的小学虽然开展许多措施重视起古诗词经典的学习,但未及时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相当一部分老师的教课模式仍为改变,教学观念也只停留在追赶教学进度和硬性的古诗文知识上。以至于在课堂有限的40分钟里,许多教师用来讲授和赏析诗词的硬性考核知识,虽然作为授课内容的一部分,但课堂上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诵读。多数教师把诵读诗词作为课下的任务,这种非书面形式非硬性的要求往往被小学生所忽视,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学习规律,没有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是当今小学生学习古诗文普遍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学的教育现象。
另一方面,学校对于“诵读”重视度不足,只是把“诵读”当做一种宣传古诗经典的方式,很少把诵读安排在语文课堂上,仅仅出现在次数不多的比赛中作为部分学生课外的“兴趣”来培养,而课堂上的诵读氛围却不浓郁,古诗文阅读流于表象。以至于大多数小学生对于诵读的理解是简单的完成老师布置的背诵任务,没有真正找到在读经典中的感悟。
2.2案例分析
以崔玉娇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三首》(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为例。
课堂上通过诗人背景导入课程,分为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教师指导、小组讨论交流理解诗句并汇报自学情况、课堂小结五个部分,着重强调以读为主理解古诗文内容情感,来达到教学知识内容通过反复吟诵的方法为学生所消化理解。以这种高效的方式真正能够引导孩子读懂古诗,进入意境,体会情感。
3推动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经典诵读的开展策略
3.1营造诵读学习氛围,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首先学校和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模式,通过开展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能使学生自发地诵读经典诗词,确保阅读诗词的有效时长。其次,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在诵读中领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诵读中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才是真正达到诵读经典的目的和作用。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于文言词汇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反复诵读,在品读中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诗人背所处时代、背景和文化,在反复诵读中扎实古代作品阅读的基本功。
3.2情境化诵读,启发式教学
以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本第二册《所见》为例“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通过师生反复诵读,创设吟诵氛围,以及提问与对话等形式引导学生以诵读带动视听感观,将自身沉浸于田园牧歌中与小牧童一起赶牛的情形之中。这种诵读式的探究所得,能在不知不觉间让同学们亲切地体会到诗词的美,让古诗词的魅力走进学生心里。
结束语
总之,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词诵读,需要教育方努力以及教学模式的改进。通过诵读这一情境式的教学使中华优秀诗词不断发扬和传承,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凤艳.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J].师者讲坛,2015(7):141
[2]朱长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J].才智—创新教育,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