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加华
安徽省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242000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是国家层面倡导开设的高校必修课程,承担着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文学作品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人文素质的使命。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在整个基础教学体系可有可无,也由于教学方法不得当而出现教师教学呆板、学生学习被动、课堂气氛沉闷的困境,未能充分展现《大学语文》课程的深厚内涵和重要意义。而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学的情境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意识,提高人文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语文教学 情境作用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语文老师只有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注重情感体验,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富有成效,才能使学生爱语文、学语文,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学生侧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对人文精神的认识度不高,对语文教学没有办法很好抓住教育契机。
2、学生对《大学语文》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专升本考试将语文作为必考科目,也因此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按照基础知识(字、词、句)、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框架进行组织教学,形成了人文精神短板。
3、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填鸭式教学思想使得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明显下降,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加强语文教学的情境作用
语文教学目的的多元性,注定了大学语文要以培养大学生汉语综合运用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大学语文的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综合培养,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其自主建构新知识体系的热情,对实现大学语文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创设有利于学生情感参与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师生间民主和谐的氛围,这是使学生由未知积极过渡到已知的中介和桥梁。这种氛围设置的不好,就使学生处于一种受压抑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师作为“平等对话的首席”,要亲切和蔼而不应刻板严肃,要尊重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探究、发现问题做好准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端非常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到一种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往往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比如在教《荷塘月色》时先放了一首忧伤的乐曲,使同学们先从生活繁华浮躁的现实环境中解脱出来,然后再由情入境,叙述了本文的时代背景及作家经历,师生很快沟通,我们好像看到了朱自清那闪烁着智慧却又被苦闷的情绪所笼罩的忧郁哀愁的眼睛。
再如在教《故都的秋》时,便借助了多媒体电教手段营造氛围。我选了几幅风景各异的秋景图,并配以古代诗文,使学生直观上感受秋的信息,再辅以画外音:“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色是斑斓的世界。丰收,是因为已付出很多很多;斑斓,则意味着生命的成熟。漫步深秋的原野,叶红草黄,地净天蓝,感动像潮水般汹涌起伏,没有比秋更会张扬岁月的恢宏和壮美了。”视听结合及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进入情境,体会郁达夫笔下的秋的清、净、悲凉及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之情,水到渠成。
2、注重情感体验,携手“精神之旅”。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要善于披情入文,以情动人。在课堂教学中,一个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思维热情的个体。充分创设情境,让他们去思考、去体验,去感悟,一定会有许多令人激动的发现。对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作品的世界,享受“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所带来的精神愉悦,抚摸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辛弃疾这些生不逢时、不为世用的痛苦而不屈的灵魂,品味老庄那超然物外的旷达、飘逸与洒脱,在飞扬震动、金戈铁马的慷慨之音中,在悲摧心肝、伤痛欲绝的英雄之泪中,师生携手同行那千年不竭的“精神之旅”。我们要引导学生品读人生,在书籍中品味人生的哲理和诗意,学会用广博和坦然面对人生,面对死亡。倾听花开的声音,领悟绚丽辉煌;倾听花落的低吟,宁静淡美。享受到“静观潮起潮落,坐看风卷云舒”和“煮一壶菊花酒,邀疏星共饮”的意趣,与作品进行情与情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
3、尊重个性差异,注重激励评价,拨动情感琴弦。
作为新时代的课堂,它应是心灵对话的舞台,在互动中共同创造,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空间。如果不尊重学生的个性,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空间就会破碎。“每一人都有被人爱,被人尊重的愿望。”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强,个性张扬,他们非常在乎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与热爱。尤其是成绩落后的学生,很敏感,情绪波动大,自卑但又格外自尊。若看不到他们所做的努力和点滴的进步,他们往往会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因此,尊重、关爱他们,适时鼓励,培养他们成功感,一定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使他们有所进步。课堂上,注意他们的言行,寻找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用微笑的目光鼓励他们勇敢举手回答问题。对回答不够正确的,总是先肯定其可取之处,再指出其不足。只要我们教师真心关爱他们,总能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鼓励、赞扬,你会发现,得到肯定的他(她)眼中闪烁的是感激、希望和信心。之后是对鼓励他的老师态度上的日益亲近;你也一定会发现,下一次的他们大多会比这次做得更好!
三、结语
依据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指导思想,教方法、讲趣味、重参与的大学语文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意识。千山万水总关“情”,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重之以“情”的手段是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让我们用真心和真情,感悟语文,感悟生活,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气息,使语文教学散发诱人的芳香,展示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军湘.悦人悦闻悦读:我这样讲“大学语文”.中国大学教学【J】2015(11)
作者简介:余加华,硕士学历,宣城市优秀党员,安徽省优秀团干,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