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春琼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那隆镇路司小学 535414
摘要:小学生年龄小,道理懂得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因此,经常保持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内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某种学习感到兴趣的时候,他才能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积极思考,对知识掌握得快,记得牢,学习效果好。
关键词:小学语文 培养 学习兴趣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道理懂得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因此,经常保持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感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内动力。只有当学生对某种学习感到兴趣的时候,他才能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他才能集中注意,积极思考,对知识掌握得快,记得牢,学习效果好,语文课也是一样。兴趣不是先天的东西,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觉得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不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或者厌恶。我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但从不发脾气,总是亲切地启发诱导他们,即使是对他们的批评,也使他们感到这是老师的关怀和爱护,收到了“亲其师,信其道”教学效果。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习兴趣
兴趣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诱导和引发,而这种诱导恰恰是紧紧捕捉学生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瞬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生发过程。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新的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言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良好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训练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对语言训练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如教学《荷花》中“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又冒出来”一句,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师: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字写得特别美?
生:我觉得“冒”字特别美,但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
师:说不清是正常的,你能觉得“冒”字特别美已经很好了。
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学们跃跃欲试……
师:你觉得怎样长才可以叫冒出来呢?
生:使劲地……
课堂活跃起来了……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指导学生读词、读句、读段、读篇,学生就读懂了文章的内容,知道了课文讲的意思,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发自内心地热爱语文学科。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得以发展,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功效。
二、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勤思多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特别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艺术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设问,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勤思多练。想什么?练什么?小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差,教师要帮助学生设问,要为学生想想、练练提供明确的目标。当然,让学生想的、练的问题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更不能负担过重。过易学生不必思考,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难学生无从思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负担过重只能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反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到难易适度,多少适度。所谓难易适度,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努力能获得一定答案的问题。例如,如教学《黄继光》一文时,以图画为中心,根据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人物的表情、心理活动、动作特点,教师可抓住时机,启发学生:黄继光为什么不用石块去堵敌人的枪口,而要用自己的胸膛去堵?这时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了,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三、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用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来吸引学生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生动、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知识更感兴趣。课文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因此,充分利用语文课中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就可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极有利的条件。例如,有不少古诗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十分动人。小学生记忆力强,十分爱学爱背优美的诗歌。三年级下学期,我教了一首诗《咏柳》: “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我收集了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让学生欣赏,这样学生对诗句内容产生了兴趣。等我讲完,他们已经会背了。又如表情朗读,它接近于朗诵,形象、具体、有感情。只要学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并且有所感受的时候,他就会迸发出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我进一步给班上的学生录音,录了音就拿到班上放,学生听了自己的录音,感到无尚光荣。大家受到了极大的激励,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高,这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四、要让学生不断地学有所得,学到真本领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学有所得,就能不断地体验到一种愉快的情感。反之,就会感到“没意思”。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知识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即使参与了也是被动的。虽然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我们能够正视小学生的实际,从小学生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的捷径和不断创新自我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就能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赵忠学.浅谈创设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8,000(003):17
[2]何蕾.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J].云南教育,200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