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艳
毛石镇中心幼儿园563100
摘要:“巍巍太行,红色武乡,抗战圣地,八路故乡”,短短16个字将武乡的红色文化资源描绘得淋漓尽致。“来武乡,穿一身军装,当一天八路军,住一天土窑洞,听一回抗战故事,吃一顿小米饭,爬一次太行山,打一次游击战”,已成为武乡红色旅游的新名片。武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县,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武乡地区的幼儿园教育也离不开这些红色文化,在区域中融合和渗透红色文化具有很大优势。本文主要分析红色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渗透与融合。
关键词:红色文化;幼儿园区域
引言
为了让幼儿了解武乡特有的红色文化内涵,我园紧紧依托红色文化背景,收集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料,整合为八路军的生活、八路军的战斗和红色武乡三大块。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了八路军的吃穿住行、革命先辈们运筹帷幄的战术、红色儿歌和故事以及武乡旅游景点等资源,合理设置美工、建构、体育等区域,让武乡红色文化在幼儿心中深深扎根。
一、整体规划红色文化教育方案
红色文化教育必须从娃娃开始,幼儿园必须高度重视具体实施方案的全面规划。首先,我们要明确红色文化教育的目标幼儿园的核心任务是领导舒伦,在红色文化教育与幼儿生活和行为教育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将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纳入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实现三位一体,共同协作,我们要有系统地构建红色文化课程体系为了深入探索红色文化资源,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红色教育资源内容,系统地设计幼儿园的红色教育方案,例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庆文化等红色主题文化活动,以幼儿友好的方式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生活和活动中,让幼儿在观看、听、说话、思考等活动中获得红色教育,形成良好的夏季行为规范 最后,我们要充分融合红色文化教育幼儿园必须适当整合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改善红色文化教育条件,协调社区和家庭在幼儿红色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公园领导必须参加幼儿园的所有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发挥管理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在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确保红色文化教育和文化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在区域活动加入红色文化元素
(一)户外活动
区域模式多样化户外区域的探索和思考2019年暑期新园正式启用,地方实在太大了,30个班级的规模,所以户外场地非常宽敞。启用前,园骨干老师到现场根据户外场地的实际情况,结合郭猛镇的本土资源,对户外场地的区域设置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探索和思考。最终设置了以下区域来锻炼孩子们的各项运动能力。滚筒区,添置了安吉滚筒,让孩子们在塑胶场地上自由探索,安全系数比较高。安吉滚筒的价格比较高,我们又用几个轮胎拼制成滚筒,价格便宜,达到一样的效果。孩子们在滚筒区里联系平衡要领,掌握技巧,敢于挑战,乐于探索,同时搭配材料,创设有场景的游戏。创新意识、小组合作意识、不断挑战自我,也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惊喜。足球场,场地的区域设置是在孩子玩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本来是一片空白,幼儿园只投放了足球,但是经过我们老师和孩子们的探索,增加了围栏、球门,边玩边改造。设计挑战书、邀请函、成立足球表演队、后勤服务保障队、足球对抗赛、利用家长体育老师资源,一系列活动让孩子爱上足球,培养了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团队意识。木梯组合区,我们投放了一些安全环保的安吉箱、安吉梯、木板、垫子等,孩子们利用材料组合玩,玩出了不同的花样,更是在玩的过程中解决了很多的困难。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满足和成就感。沙水区,沙水结合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沙漏游戏,娃娃家,趣味沙画,挖渠饮水,造桥、铺设隧道,处处体现了幼儿的艺术创造性。涂鸦区,三种不同的墙面,黑板、瓷砖、水泥墙面都是孩子们尽情涂鸦的场所。尤其是瓷砖上面我们安装了水管,可以及时清洗瓷砖。
粉笔、颜料、护衣的投放,孩子们俨然成了一个个小小的毕加索。木屋和监控杆都成了孩子们绘画的场地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野战区里,结合我园的红色文化,用砖头麵、迷宫,因为安全原因,我们特地在上面铺设了假草坪。孩子们能飞檐走壁、利用轮胎、海绵垫、油桶、木梯、枪支创造玩各类打仗游戏。打仗后勤部,孩子们以物代物的方式,炒菜满足后勤保障。战地医院的建立也很及时。土坡区,孩子们利用各种材料探索如何更快上坡和下坡。土坡配凉亭,孩子们很容易被亭子吸引,在亭子这里搭建舞台,自己设计海报,将亭子改成了表演区。充分培养了孩子们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交通岗,自主骑行、马路知识交流实践,角色体验、车辆停放整理,不仅锻炼了身体,体验了玩车的快乐,同时也在交往中培养了孩子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二)组织和开展红色文化相关的区域活动
关于在区域幼儿园活动中探索和传播红色文化,教师必须认识到这种做法的重要性,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组织有趣的区域活动,将红色文化因素纳入区域活动,指导幼儿感受例如,在一次关于幼儿园表现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创作与红色文化有关的作品,教师可以根据儿童年龄对其进行分组,在区域活动之前,他们可以为一部 其中,教师是儿童创作的主要指导者,听取儿童的理想意见,有效地将这些意见纳入脚本,并加强儿童的参与和参与意识。 为了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区域性的红色文化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组织了一场红色主题戏剧,并对情况进行了解释,以鼓励他们选择自己想要的角色,更好地了解表演中的时代背景,并学习雷耶斯英雄的伟大事迹 指导幼儿表演,使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幼儿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三)穿军装,学打仗,八路军战斗我参与
我园经常组织幼儿参加“当一天小八路”活动,利用文化园中的基地射击场、五步桩、独木桥、碉堡等设施开展拓展训练,让幼儿了解八路军的战斗,感受他们的英勇顽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得到发展。在“八路军战斗”这一主题下,我们创设了“军事大防御”区域活动。在建构区中,幼儿合作搭建了长长的城墙、大大的碉堡,用土挖出地道,在建构区中玩得不亦乐乎。在美工区,幼儿亲手制作了手榴弹、大刀、炸药包等武器。根据当年发生在武乡的战役,组织幼儿学习和演练,了解麻雀战的特点和作战方式,并分组制订作战计划,进行角色演练。演练开始前,我们在表演区投放了小军帽、小军服、手枪、手榴弹、长刀等供幼儿使用。他们自己制订作战计划,自由分配角色,穿好小军装,拿起武器,在建构区布置的战场中玩得认真又投入。他们三五成群,时而分开,时而聚在一起,将麻雀战的作战方式运用得惟妙惟肖,将勇敢杀敌的战斗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结束语
将红色文化资源渗透、融合到区域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体会到八路军生活的艰苦以及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了幼儿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锻炼了幼儿动手操作、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幼儿爱武乡的情感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萌发。通过区域活动,武乡的红色文化资源真正走进了幼儿园,走进了幼儿心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习和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金民卿.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与理想信念的当代建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2]黄玉娇,邵星星.红色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融合分析——以遵义市××幼儿园为例[J].福建茶叶,2020(4)
[3]廖润玲.遵义市J幼儿园“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个案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5
[4]刘德琼,阮小君,桂金菊.红色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挖掘与传承[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9(2):114-115.
[5]王晓凌.幼儿区域活动中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展[J].快乐阅读,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