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段学生数学提问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期   作者:黄玉霁
[导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问题开展的。
        黄玉霁
        宁德市蕉城区城南中心小学 352201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围绕问题开展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解决问题上,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在经历收集数学信息、处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提问习惯和提问能力,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本文主要从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有勇气提问;采用多元化教学法增强教学探索性,激发学生提问积极性;采用类比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正确地评价学生,使学生乐于提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四点对文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提问;培养策略
前言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所在,一切教学均需以学生为主。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大量的习题来使学生记住知识点和运用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是存在缺陷的,长时间机械式写练习题使学生的自我思考空间减少,不能及时解决疑惑,长此以往,课堂效率很难得到提升。一如教师往往在课堂中会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知识的一般,学生向教师提问也可反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并且在提问中学生对知识点可以进行深入思考,认真探索。然而,在很多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学生不主动提问或者学生在积极提问,但是提出的一些问题没有实际意义,甚至偏离课堂主题,这是学生提问能力不足的表现。因此,学生的数学提问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有勇气提问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阶段,在课堂上应该是勇于提出问题的,而现实则是恰恰相反,很多小学生害怕在课堂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呢。主要是因为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比如害怕提问影响教师教学进度遭受教师批评,怕自己问的问题过于简单导致成为同学之间的笑柄。所以在培养学生提问习惯和能力之前,教师要先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在课堂上学生因为紧张对问题描述不清晰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以和蔼的语气与学生进行沟通,使其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疑惑。对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以鼓励的方式引导其提出问题【1】。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程前,我会事先备一些生活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物品,如:鞋盒、橡皮擦、书、魔方、便利贴、铅笔、蜡烛等,上课后,将这些物品带到讲台上,我会跟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分辨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长方体,“李军同学,你看老师带的这些物品有哪些是正方体的啊!”李军同学回答:“老师,魔方、便利贴是正方形。”让李军同学坐下之后,我依次让其他学生回答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圆柱,在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后,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存在的正方体与长方体,学生思考之后踊跃回答,在这个时候班级一位内向的学生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生活中的三角体有哪些。”当李芳说完之后,我思考之后一时间也没有想起来,我会夸奖李芳,“李芳同学这个问题问的好,同学们,放学后留意身边的物品,看看生活中都有哪些三角体。”当课堂氛围活跃之后,不仅学生会有勇气提问,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入。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法增强教学探索性,激发学生提问积极性
        计算是数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些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弱,因为性格原因不善于提出问题。因此,小学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导学生,在教学数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法增强教学探索性,借此激起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提问积极性【2】。


        例如,在教学《倍数与因数》这一课程时,我会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将学生先分为四组,每组成员三个人,让学生记录四组成员的总数,然后在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成员两个人,再让学生积累四组成员的总数,当学生将两组成员的总数都记录完后,我会让学生说出自己记录的数,通过实践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对此加深印象,然后讲解课本知识,讲完之后,我给学生出一个问题,还能怎样分组最后得出的总数是十二,当这个问题提出后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索心理,活跃了课堂氛围,也激发了学生提问积极性。
三、采用类比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很多的概念教学内容,概念教学比较单调乏味,教学方法不得力的话,费时费力,学生理解难度会很大。针对不同的数学概念,借助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进行思考,在认真理解了它们的异同后,就能轻松扫除学生理解中的障碍【3】。
        例如,在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程时,我会先和学生进行互动,“同学们,夏天一般气温对达到多少度啊!”学生们有说三十度,有说四十度的,学生回答完之后,我会讲:“同学们,咱们就以三十度为标准,接下来我们看一段影像,都注意看”我会播放备课时准备的俄罗斯冬季影像,当播放完之后与学生进行互动“同学们,你们知道俄罗斯冬季的温度在多少吗?”有些学生说零下二十度,有些学生说零下三十度,当学生说完之后,我会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就当是在零下三十度?刘梅同学,你能在讲台上写出来吗?”李梅同学到讲台上写出来后,我会继续与学生互动“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三十加几等于零了吗?”通过运用类比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质疑的氛围中主动提出疑问,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四、正确地评价学生,使学生乐于提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的评价,多表扬、多引导,使学生感觉到有一种成就感。要有正确对待学生提出问题的态度。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无价值或与本节课无关的甚至是“不合理”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然后根据问题的不同,选择是课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是课间帮学生解决问题。本着先“培养学生敢提,乐于提问题,在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原则,当学生在提问中得到答案时,不仅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得到解决,还能得到教师的夸奖,从而乐于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程时,班级有一位名叫赵军的学生在课堂像我提出了问题,“老师,为什么十点三减去三点三得出的答案是七,而不是七点零。”让赵军同学坐下之后,我会讲:“赵军同学这个问题问的好,相信有不少同学有这个疑惑。”接下来我会讲为什么得出的答案是七而不是七点零,讲完之后,我会出一个问题让赵军同学回答,当赵军同学答对后,我会让班级同学给予他热烈的掌声,既帮助赵军同学解决了自身的问题,也使他得到了表扬,他就会乐于提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因为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得到教师的夸奖。通过正确地评价学生,不仅学生能解决自身的问题,教师也能通过学生提问的问题注重讲解,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提问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有效的掌握相关知识点,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务必要活跃数学课堂氛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与能力,并且通过坚持不断的创新和实践,寻找到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在提问后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从而使学生的提问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唯有如此,教师才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才可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初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赵文琦.浅析小学高段学生数学提问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77):46-47.
[2]蒋毕奎.凸显主体特性  养成反思习惯——浅谈新课程下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策略[J].教师,2010(33):58.
[3]蔡雄辉.谈谈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及习惯的有效策略[J].教师,2012(04):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