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期   作者:胡莹璐
[导读] 课堂教学的形式在不断的转变,而教学改革的进程也紧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加快,新的教学体系,初步形成,为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胡莹璐
        重庆市石柱民族中学校  重庆  石柱  409100
        摘要:课堂教学的形式在不断的转变,而教学改革的进程也紧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加快,新的教学体系,初步形成,为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对整体的课堂教学内容作出科学化的判断并明确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渗透现代化的教学思想与新课程标准达成一致,加强学生对数学思维的训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数学概念和性质,逐渐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效,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和明显。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  教学改革  实施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变革的速度之快,新的教学改革内容与学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现其时代特色,指导学生不断的前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促使学生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持续上升。对于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在组织和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往往并不是十分的顺利,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感知和体验意识并不是很明显,而教学手段也相对比较落后,会导致整体课堂教学效率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在这样的教学状况下,初中数学教师深度的挖掘与课堂教学改革有关的具体方法,并以学生为中心研究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深层次的进行课程的变革,促使课堂教学的结构更加展现现代化的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实践中,应该采用哪些策略以推进教学改革呢?
        一、合理的布置导入,优化改革的环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最为重要也是相当关键的,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环节,才能促使学生内心的自主学习兴趣,可以持续的增强。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合理化的进行导入环节的布置,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达成一致,适当的进行资源的延伸,与下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开阔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和领域,以不断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发掘现实生活中蕴含着的大量数学信息,了解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实际能力,并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要巧妙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运用学生觉得亲切的,易于接受的生活知识,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讲解。例如:在进行直角坐标系教学前,教师可以在课堂一开始,选择几位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在班级中处于第几排第几列,假设a同学去到电影院看电影,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生活化的课堂导入环节设计,使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对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这一教学内容有较为深刻的领悟,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直角坐标系教学讲解将水到渠成。


        二、科学的提出问题,创新改革的步骤,增强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
        课堂问题的设计和提出更能体现教学改革的步骤,能够确保整体的课堂教学展现出创新的特色,以不断的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进行问题的设计,以科学化的手段提出层次分明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考更具实践性,注重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化优势,加深学生的认知,形成高效的解决方案,以促使学生的主动能力和水平得以不断的提高。例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中,先引导学生通过引对角线分割成三角形,探究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然后追问,利用刚才的思路,还有其他方法吗?以五边形为例,可以在五边形的内部任找一点,把这一点与各个顶点连接起来,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这时多了一个周角,因此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180°-360°=540°,还有别的方法吗?这一点是否能在任一条边上或在多边形的外部,你能推导吗?有意识地创设诱发学生提问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质疑问难,形成认识冲突,从而把课堂设疑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灵活的组织活动,推动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以生活为契机。组织精彩的实践性活动,是确保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重要路径,只有在生活化气息浓郁的环境下,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意识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而相应的学生掌握和理解,课程的水平才会得到提高,这样一来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也必然会得到增强。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进行生活化资源的运用,并以此为契机,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运行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的实践水平和能力得以真正的增强。课堂学习本身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要围绕学生体验、学生参与展开,让学习过程丰富生活,让生活体验涵盖学习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创新设计课堂活动,巧设动手和实验或借,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在观察和参与中学习并学会知识。例如在讲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只知识点时,就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的活动得出结论:两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离、相切、相交三种具体情况。借助课堂活动,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究中获得认知,学习过程更加形象和有趣,知识也由抽象变得形象丰满。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不断的加快,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联系,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运行,更为整体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进行资源的运用,在上述教学方法的引领下,不断的实施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改革,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变化,激发学生内心的潜能,让学生充满激情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获取丰富的资源,扭转课堂被动的状况,让课堂教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福堂.浅谈课堂提问在初中数学智慧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31):125-126
[2]马小芹.加强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刍探[J].成才之路,2019(22):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