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快乐的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期   作者:李颖南 徐娜 彭立南
[导读]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李颖南 徐娜  彭立南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新站镇中心校    166516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讨论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转变那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实践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合作、快乐的环境中学习。
        一、设计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感知知识数学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用生活中的数学去作用于课堂教学或用课堂教学去指导生活中的数学,彼此作用。让学生快乐学习。如:在学习“猜生日”这一节课时,我先布置学生回家了解各位长辈的生日,在上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间接的说出自己或长辈的生日让全班同学都来猜,学生感到非常新奇和兴奋,个个争着发言,课堂气氛活泼热烈。又如:在教学口算乘法时,我在课前谈话创设问题情景:明明家搬新房子了,他和爸爸妈妈利用礼拜的时间去商场购物,他们先去买碗,每只碗是2元钱,买12只要多少钱呢?还要买3块桌布,每块是15元,要多少钱?你能帮他们算出来吗?这里将一个计算题放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增强了学习的欲望,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到数学知识不是空洞的,它是实实在在的,时刻都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情境既让学生产生了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又使学生感受到计算也是可以生动有趣的。
        二、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习方式的转变,最根本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即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获得,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确定学习的目标。比如在教学《千克、克、吨》第一课时千克、克时,教师写完课题后,问学生对于千克、克、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学习的问题。有的学生说想知道千克与克该怎样读,怎么写;有的学生说想知道千克与克是表示什么单位的;有的说想知道千克有多重,克又有多重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又如:在学习《面积》时,因为之前学生已学习过《周长》这一单元,很多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提出了种种问题:我想知道周长与面积有什么区别?我想知道什么是面积?我想知道怎样去计算面积有多大等等,这时教师就从学生想知道的问题中确立出重难点和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这种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的做法,能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迫切的想知道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是什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时教师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做学习的小主人的喜悦,因此课堂的学习气氛非常热烈。


        三、允许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式也存在差别。如果在学习过程由教师整齐划一地去硬性规定。教学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因为即使是相同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时间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我们不应该强求一律,教师应允许学生按自己选择的方法进行探索,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36÷3=?时,我没有让学生看书本的例题,而是让他们自己先探索口算方法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方法各种各样,经过总结后出现了几种方法:有同学说想乘法算除法的:因为12×3=36,所以36÷3=12有学生说因为36=30+6,30÷3=10,6÷3=2,10+2=12,所以36÷3=12。也有学生说用摆小棒的方法:每捆10根,3捆是30根,再加上6根是36根,把3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可以这样分:每份先分一捆(即10根)再把剩下的6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又可再分2根,所以每份一共分12根,因此36÷3=12。只要是合理的教师都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到,选择哪种计算方法不是课本说了算,也不是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自己说了算,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体验。这种做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空间,让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独创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使课堂气氛不再沉闷,让学生快乐、自主的学习。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学生对于动手操作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性也会大大的提高,因此在教学“千克与克的初步认识”时,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了7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配有一个台秤和一个弹簧秤、两包盐、4包绿豆以及几个苹果和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称出了每包盐重500克、,接着每人用手掂一掂一包盐感受500克有多重、然后掂一掂两包盐感受1千克有多重,再通过称绿豆的重量,(每包绿豆重250克)、学生很快知道了1千克=1000克。最后教师安排学生自己称出苹果和梨的重量,还可以自由的称自己身边的物体,如笔盒、数学书、练习本等等。在教学“观察物体”时,也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来观察物体各个面的形状,这些知识的发现都是由学生亲自动手而自主获取的,这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效果好的多,而且学生由始至终的精神都非常集中,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学生没有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在轻轻松松地“玩”来“玩”去中去发现了知识、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
        总之,我们应该让数学教学课堂成为孩子们自由表达、放飞个性的乐园,让每个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体悟数学的思想方法,在进行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把自己当成是学生的大朋友,时而热情指导,时而亲切交谈,认真聆听学生的意见,与他们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共同体会学习的快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