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晨音
温岭市松门小学
【摘 要】精准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还能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本文主要尝试以精准为切入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四大方面分点下力,促使有效学习的落实。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引领数学核心素养落地。
【关键词】精准教学;教学定位;有效学习
怎么攻克教学重难点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而以经验主义为导向盲目开展教学活动无疑会使学习走向冗余低效。面对体系不同,能力不同,侧重点有异的教学内容,怎样精确的定位目标,精读教学内容,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以“精准”为核心,力求把“模糊不清”的学习变得“清晰可见”。
一、全局把握,精准定位,让“学”有目标
精确的目标不仅指引着教学的方向,更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依据,也是有效学习的开端。
(一)立足要素,把握脉络,明确方向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内容分为了“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这四大内容中包含着若干个知识要素,以及对应的能力培养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单元中,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厘清知识脉络,辨析知识的前世今生,对于不同年级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把握其中的联系,明确其中的区别。
梳理数学知识网络,展开上下求索, 就能准确把握“学”的方向。在制定了当前的单元教学目标基础之上,还需要将其分解成具体的课时目标。教师以学理为依据,以编者意图为参考,以关键能力为导向进行合理、细致的分解。
总之,将眼前的这一节教学内容放置于宏观的知识大体系之上,联系前世今生,探求该阶段在全局的立足点特殊性。以此为出发点,明晰了教学的方向。
(二)数据加持,监测学情,以学定教
怎么教,如果只关心到教学的内容,不着眼于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学生,那就会陷入照本宣科的窠臼。
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摸清学生的学习经验,才是让学习深入的关键一环。那么,学生的学习经验有哪些,缺哪些?以“经验”预估学情,预判学习起点,显然是不科学的。以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一课为例。学生听说过能够区分米和厘米吗?学生知道1厘米大概的长度吗?学生知道1米的长度吗?依赖教学经验来主观臆测,和实际会有偏差。为了把握学情,精准反馈,教师可以尝试利用问卷平台,对学生经验基础进行摸底,完成数据统计(如下图)。
通过课前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于米和厘米的认识并不像教师所预设那样完善,对于厘米的认知弱于米的认知。依据数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就明晰了。通过线上教育软件的介入,充分的了解了学生,因需定教, 设计“怎么教”,为教学有效开展提供助力。
二、支架助力,精准推进,让“学”有空间
准确定位目标,只是“精准教学”的起始。借助支架,有效推进教学过程,才是目标落地、高效学习的关键所在。
(一)编设活动,项目引领,释放活力
教师课堂上启发性不足,满堂灌的教学现象还是存在着。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迫在眉睫。 “练习内容重复化”、“学习方式单一”、“学习缺乏驱动力”等也依然是数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以“精准”为核心的教学,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围绕目标,借助学习任务单来设计搭建学习活动,使教学活动更为精准、高效地展开教学。如教学六年级上册《认识倒数》课时,教师组织活动让学生经历倒数概念形成的过程理解倒数的含义。以两张学习任务单(如下图)为支架,引导学生分组展开合作学习。
通过学习任务单任务的布置来组织学习活动,要关注任务本身与教学目标的关联,从而精准驱动,给学生学习提供充足的空间,提高学习自主性、开放性、自由度。这样的学习便是愉悦的、主动的。
(二)核心聚焦,导向展开,活化思维
主问题是具有导向型的核心问题,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主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立足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之上,不仅将细碎问题得以整合,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思考,更深维度的探究。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课,在让学生熟悉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基础特征后,提出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化认知。主问题1:路上的井盖为什么都是圆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有些学生想到可能是便于运输,有些学生想到是比较美观,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是因为圆形不容易掉进井里。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发现,学生是从多个角度来思考的,有的从数学性出发,有的从美观方面思考。由此,引出问题2:你能否尝试验证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并尝试用数学的方式来验证观点。在主问题的引导下使学生的思维纵深拓宽。
三、数据导向,精准评价,让“学”有增量
衡量教学是否达到目标,知识或技能是否真正掌握。需要重点关注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及其反应。凭借教学互动平台和线上教育app后台数据,将检测精准化,让评价更加科学。
(一)研读数据,多维聚焦,精准诊断
线上教育资源的参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共融模式的顺利开展,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警惕学生的懒惰行为。要构建长期持续的稳定的评价体系,从作业提交的及时性,到订正错题的反馈,解题思路的评价,课堂表现的点评。共融中学生所做的方方面面都被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丰富的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利用线上教育平台后台的数据加入评价,也将实时的评价及时的反馈到家长手中。现代教育信息化蓬勃,线上教育资源为数学学习情况检测提供了保障。
如图1和图2,是笔者班级年度学情报告的部分截取。涵盖了速算正确率,作业提交率知识点掌握率,做题正确率等方方面面。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都纳入评价体系中。线上教育平台后台的数据纳入评价的同时,也将实时的评价及时的反馈到家长手中。
长此以往,借助过程性数据的注入与分析,帮助教师及时地找到班级学生的思维缺陷和知识漏洞。由数据反溯学习过程,能使教师准确把握学情,促使学习再度深入。
(二)把脉数据,因需下方,精准推送
收集了数据如果不加以分析对比,那么前期工作也就丧失了意义。数据涵盖的信息方方面面,不能拿来就用,需要仔细萃取,查漏补缺。让数据发挥作用,让评价贴合学生本身的缺陷。
数据把脉诊断后,就该对症下药用良方。根据病症进行精细教学。良方有多种,学生懈怠多督促表扬,学生正确率下降,查看出错板块多分析变换讲解思路。而以图3“知识点掌握”为例,该图罗列了全班学生各个知识点的争取率与浙江省全省平均正确率的对比。借助该图,笔者就能得知整册数学书中掌握最薄弱的知识点,再查阅图4“谁最准”,面向全班针对个人,展开精准教学攻克难题,推送精细作业提升学生。由此可见,数据是让学有增量的密码
以“精准”为核心的教学实践,教学目标是精确的,教学内容是精选的,学习过程是精准展开的,教学评价是精切的。相信在精准教学的引领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 林晓宇文理导航(下旬). 2021(02)
[2] 精准定位教材跳跃,夯实教材续写能力[J]. 汪浩浩 小学数学教育,2020年
[3] 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精准教研[J].陈华 现代教学. 2021,(Z1)
[4] 大数据时代精准教学的新发展与价值取向分析[J]. 郭利明,杨现民,张瑶. 电化教育研究. 2019(10)
[5]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探究[J]. 付达杰,唐琳. 现代教育技术.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