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期   作者:马丽
[导读] 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是当前教育教学领域关注的重点,本文立足初中化学,对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给出了几点个人的建议
        马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530012
        摘要: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是当前教育教学领域关注的重点,本文立足初中化学,对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给出了几点个人的建议,分别是灵活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重视教学的传导方式,有效解决问题;激发兴趣,注重学习方法。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性;方法;激发兴趣;亲身体会;生活实际;趣闻
        初中化学是一门非常基础、内容少、比较简单的课程。但是,又是学生犯怵、花费太多精力、成绩很不理想的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初中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入,初中化学的教学迎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能够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何为有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即为有效。实际教学中应该如何改进。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化学魅力
        化学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生活有很大的相关性,生活处处有化学,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只着眼于教材和实验,还有将目光投向我们广阔的生产与生活当中,找到书本上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的连接点,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学习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将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能够大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的用处,从而展现出化学学科的魅力,使学生喜欢上化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就不会觉得化学符号及化学用语难学难记。
        例如,在学习了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之后,可以理解为什么石灰水可以保鲜鸡蛋;在教学中和反应的原理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当蚊虫叮咬以后,通过涂抹肥皂水或者牙膏可以得到缓解;当突发胃酸过多的症状时,可以使用适量的皮蛋进行缓解;煤气中毒是因为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O2强200倍,会导致人缺氧;使用温水洗衣服比冷水干净是因为洗衣粉中含有酶,在温度升高时酶的活性会增强;利用食醋可以除去水壶里面的水垢等。同时,下大雪之后,为了快速除去路面上的积雪,可以将氯化钠作为融雪剂。自热食品的发热原理等等都离不开化学。总之,在生活实际中,有许多有趣的化学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向学生渗透这些化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发现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
        二、亲身体会,进行探究性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强实验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有一个切实的感知,通过形象的感官刺激体会到自然科学的神奇力量,明白化学的神奇之处,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化学知识,产生探究的想法,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收获知识。老师应当开足开齐实验课,提前做好化学实验课的安排规划,完成所有的探究实验,通过直接的感触获得最为直接的实验体会。还可以进行探究实验的二次开发。根据学习内容和化学科的课时做好全学年的规划,哪些实验是验证实验,哪些是探究实验,探究的开放度如何,都要做好全盘的考虑,统筹安排,才能实现时间利用的最大化。


        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能将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些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实际开展实验,直接观察这些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在此之前,老师需要帮学生准备好石灰水、试管、吸管等实验设备,每个学生都可以用吸管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中吹一口气,然后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们会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会逐渐变得浑浊,这时学生会惊奇地质疑现象是如何产生的,进而产生激烈的谈论,学生们带着一颗颗的好奇之心不断向老师发出疑问,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针对这一实验进行反复操作,在学生找老师解答疑问期间,老师便可以向学生解释其中包含的化学知识。
        比如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就可全开放的探究,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方案,再小组讨论,然后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案,再独立进行实验,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提问
        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困惑,产生探究的欲望,引发学习的冲动。学生问题情境的吸引,引发思考就会去查阅资料,对情境信息深加工,进行自我探索,实现有效学习。问题情境要从学生自有经验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建立与学生的直接联系。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取材,可以是能源、药品、材料、生活日常用品,化装品,保养保健品等等。问题情境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如化学实验、化学故事、新闻、图片、视频等等。问题情境要开放,有梯度,要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紧扣主题。要与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储备相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动力去探究,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四、引入对分课堂,提高效率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他最初是把课堂一分为二,教师讲授一半,学生讨论一半。全用探究式教学时间上不允许,也是一种浪费,前人积累的很多知识用传授法进行教学效率更高。但都是讲授,学生时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自主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思维会处于僵化状态,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而老师精讲,学生学习内化再输出讨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全程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效率。对分的形式有多种,可以是课内对分,也可以是课外对分,对分的时间上也不是绝对的一半对一半,可以按实际的内容和实际的情况做灵活的调整。在我们的化学课堂中,复习课使用对分课堂,有利于学生重新梳理知识,进行自我知识的重新建构,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易在考试中再现和提取,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而言之,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的时期,可以运用的策略也不是一篇论文可以穷尽的,俗话说教无定法,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及融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及艺术魅力,希望诸位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优化,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越来越好,真正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的积累,以及化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齐志刚.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9(09):67.
        [2]印红.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163-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