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夏雨
藤县潭津中心校 543300
摘要:良好教育要从小开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历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必需的。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正是数学教学中所注重的。塑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创造力的沃土;挖掘洞察分析能力,为学生提供创造力的突破点;让学生养成创新性思维,提供创造能力的基础;灌输创新思维的元素,激发大脑想象力,奠定创造力的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能力;素质教育
前言:《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大家学有价值的数学,要能让人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能选择不同的方向。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索,想象的环境中,进行思维碰撞,进而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在小学儿童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活跃,对新鲜事物较为敏感,这正是培养创造性的最佳时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人一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创造力几乎是无限的,创造力可以推动科技进步,甚至可以说是知识的源泉,因此创造力比知识更加重要。”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科学家爱迪生为人类创造的多种发明,此刻我们可能仍依旧生活在煤油灯下。如果没有科学家贝尔创造的电话,我们怎么会听见远方的声音;没有莱特兄弟的钻研创新,我们人类的飞天梦是否会实现?如果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没有创造力,那么人类社会进步的历程将不会飞跃的如此之快。后代哪还有现在的美好生活。创造力在方方面面都很重要,对于生活科技等等。人类可以创造出世间美好的万物,没有创造的世界是枯燥乏味的、生活水平是落后的。创造力是很重要的,它不仅体现在个人身上,也体现在各个国家之间。以创造力对经济的影响为例子:全世界各国创新型经济每天能带来220亿美元收益,并在稳步地以50%的速度递增。这体现了创造力在人类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应该引起人类的重视。
二、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因为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当,中国学生从小就是老师教,他们学。根据国际教育评估组织对世界多个国家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位居世界第一,而创造力却在倒数。如此可见小学数学中有诸多问题:
(一)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传统的“灌输式”,方法。让学生被迫学习,提不起兴趣,打压了积极性。
(二)布置习题过于随意,学生们也只管做,不去思考。没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三)老师不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少有老师要求“你把你的想法大胆的说出来”“你为什么想这样做”。只注重学生作业本上的解题过程与答案,忽略了他们的想法。
(四)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被忽略。
导致学生们经常质疑:“我们学这些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考试吗?怎么好像用不到呢…”。不仅要教书本上的知识还要联系实际教学生一些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也是来源于生活的。
创造力的匮乏是很可怕的,缺乏创造力,没有创造力未来世界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见到。中国学生创造力缺乏的问题应该受到重视,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一)设计现实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创造力
小学生年龄尚小,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生活经历有限,碰到一个问题只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不免会产生各种错误分析。老师不时的加以引导,巧妙设计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兴趣。比如,在进行“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堂课时,我先引入了一个例子。我拿出2个苹果,问学生:如果把2个苹果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学生们抢着答道:1个。如果把1个苹果均分给2个人,那么每人几个?有的说:0.5个,有的说:有半个。经过大家的讨论后得出:半个就是1/2,也就是0.5个。从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营造轻松热闹愉悦的气氛,引出分数这个知识点,吸引了大家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探索欲望,鼓励他们的探索实践,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巧妙地利用各种问题疑问去引发、引导学生释放这种天生的好奇心,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形成、加强。巧设疑难悬念,让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他们才会积极地提出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了动手和探究能力,进而可以在创新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二)结合生活创设作业,感知数学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教学中如果不设法使学生积极求索的内心状态,而只是简单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与厌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让学生们感知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使学生乐此不疲地学习数学,如教“如何认位置”这节课时,用学生所在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仅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生数学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三)营造愉快学习氛围,实现教学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老师在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学校和老师在教学中本着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努力去营造良好愉快的教学环境,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老师应一直保持一个未来可期的心态,极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营造自由、愉快、民主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极其开心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种自由自在的思维状态,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想象,积极参与。反之,课堂气氛严肃,学生紧张压抑,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的积极思维,影响学生探索欲望和创造性的心情。因此,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从实际出发,创建自由、愉快、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极力鼓励学生去创新,实现教学的真正意义。
结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苗苗. 城郊小学生数学学习创造力提升的方法与策略[J]. 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20(9):81.
[2]姚建军. 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创造力形成的方式[J]. 小学时代(奥妙),2020(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