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丽娟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第一中学 408100
摘要: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能力,也是衡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在教学体制改革大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由原有的成绩提升向能力培养方面转化,这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发展意义重大。下面编者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错题整理、认真审题以及专项练习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决问题能力;错题;审题
一直以来,“解决问题”都是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在不断训练与应用中获得对解决问题策略的知识总结与归纳,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让学生感受到解题时的快捷性,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1]。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过度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输,忽略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只是其现阶段中的主要学习任务,其终究有一天会离开学校并步入工作岗位,同时也会遇到更多新的问题,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必将会读其今后的发展产生阻碍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所有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者们应当重点研究的课题,也是本文接下来要讲述的主要问题。
一 错题整理,归纳解题方法与技巧
错题是个宝,一定要用好。对于学生而言,每一道错题都是之前踩过的坑,其中都印有自己痛苦挣扎的“痕迹”。如果学生不将这些错题搞清楚、搞明白就急于做一些新的习题,那么就会导致自己二次“入坑”,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也会保持原地踏步[2]。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错题进行整理,找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短板,进而对解题方法与技巧进行归纳。
例如,某学生在解求值域问题“y=x2+2x(-2x0)”的时候,因为着急或者考虑不够全面直接做出“x=-2时,y= (-2)2+2(-2) =0;x=0时,y=02+0=0;故y=0”的错误解答。通过分析,学生可以得知自己在做题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之后,学生需要将该题目整理在错题本中,并在下面着手备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
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将同类型的题目以及函数单调性与其他知识点相关联的题目都总结到一起,从中总结、归纳解题方法与技巧,当在遇到同类型的题目之后,学生们便会感觉到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二 认真审题,理清题目中有效信息
题目多陷阱,审题是关键[3]。很多学生看到题目之后,还没有审清题目就开始急于上手做题,往往会掉入出题人设置好的陷阱中。因此,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不是上去就开始解题,而是应当仔细审题,当学生们完成了对题干中已知、隐藏条件的梳理之后,也就完成了成功解题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首先,学生们需要从题干信息开始着手,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挖掘出其隐含的有效条件;其次,学生需要根据各种条件之间存在的关系并结合自身之前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第三,做到以上两点之后,学生还需要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演算、验证,当发现思路存在错误之后立即进行调整,根据题目信息重新寻找突破口……如此,可以避免学生陷入误区而不能自拔,帮助学生提升解题效率。
三 专项训练,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件需要付出努力的事情,容不得半点“偷懒”。尽管现代素质教育中一再强调要减少并避免一些机械性以及重复性的学习方式。但是,大量的训练是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只能在不断的操作以及训练中才能获得提升。
例如,很多学生的空间思维不强,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时候会感觉到非常的吃力,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例题、课后练习以及学生考试中遇到的代表性试题规整到一起,给学生开展“专题训练”,让学生从全方位以及多角度掌握面积相关知识。经过大量的训练之后,学生们对于面积相关基础知识的记忆以及掌握程度会更加熟练,其对于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增强,进而可以找到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这对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解决问题能力是高中学生应当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身为数学教学工作者应当清楚认识到原有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实现教学工作模式的转变,提升对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视程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左志广.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数学应用意识的探讨[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11):47.
[2] 张军林.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J]. 语数外学习, 2019, 000(008):39-39.
[3] 吴国升[1].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5):1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