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测——让数学课更有实效性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期   作者:薛楠
[导读] 课前测试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课前前测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薛楠
        窦店镇窦店中心小学   北京 102433
        摘  要:课前测试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课前前测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前测产生的数据,能够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从而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及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前测试   方法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如果教师还是像以前那样实施教学,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这样的课堂并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让数学课堂更有意思,更好的实施教学活动,课前前测就变得更加重要。另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必须要走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真是认知情况,知识经验以及思维状态,在充分了解、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也是学生所喜欢的。教师要想准确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需要在实施教学活动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前测。
        一、课前前测的重要性
        (一)前测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来的状况去进行教学设计。”这“原来的状况”就是指学生掌握新知识前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也即是我们说的学习“起点”,它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前提。如果将教学目标比喻成教师引领学生要达到的“终点”,那么在出发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起点在哪儿?只有准确了解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已有的经验基础,我们才能准确判断学生学习的困难,才能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避免在实际教学中,出现这种状况,教师教的满头大汗,学生听得一头雾水,会的,不教也明白;不会的,教了还不懂。
        (二)前测有助于教师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相应的前测结果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结果反映出来的学生特点去选择合适的计划,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有利于在学生中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而环境对于学习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但教师的作用占大部分,通过前测得到的结果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有了初步了解,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三)前测是撰写教学设计的基础
    对于教师设计的探究过程,如果学生不需要探究就明白了,那这种设计就是无效的;如果教师设计教学环节难度很大,学生不能回答不能操作,新旧知识之间没有建立联系,那么这个设计也是失败的。那么怎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呢?第一,必须符合学生的人只需要;第二,必须重视新旧知识的过渡。所以只有做好课前前测,才能做到以上两点。
        二、如何设计前测内容
        前测的内容设计应围绕教学内容设计。课堂前测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前测的内容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的内容而展开,做到有针对性,才能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起点以及问题所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了不同的前测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前测前,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明确知识点以及前后的知识联系,这样才能大大减少前测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提高前测的时效性。
        前测的内容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尊重差异,体现开放性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都有不同的教学起点,不同的情感体验。那么多的学生,我们如何逐一了解?教学前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在前测内容的设计上,要尽可能地设计开放性的题目,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其与众不同的真实的解读。理解差异存在的客观性,尊重差异产生的多样性,让差异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让课堂内少一些异口同声,多一些百鸟争鸣,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内都有不同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鲜活而有生命力的。
        (二)暴露未知,体现问题性
        哪些知识学生自己就能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知与未知的临界点在哪里?这个问题如果仅凭教师的主观臆断很容易出现偏颇。通过前测题,我们要寻找的真实的教学起点,不仅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更应该包括学生未知的、困惑的、错误的地方,这些往往就是教学难点。实际教学中围绕前测中所暴露的问题,展开讨论,挑起认知冲突,以学生的内需为动力,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关注年龄,体现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在前测的设计上,除了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以外,还应该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尽可能地设计具有趣味性、吸引性的前测内容,比如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组织题目,用激励性的措施来激发兴趣,用可爱的图画来增加童趣等,尽可能地使前测过程成为生动、主动、轻松的过程。
三、前测的方法
        为了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学生,教学设计有一句,需要我们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真是情况,思维状态,以细致详实的前测来加强教学活动设计的实效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前测。经常用到的前测方法有:
        (一)问卷调查法
        设计一张问卷,在课前让学生填写,从而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主要适用于概念课的教学和起始课的教学。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进行前测以了解学生们对分数到底有什么样的认识?因此设计了这样三个简单的小问题:
1、认识这个数吗?请你读出这个数?
2、你能说说表示的意思吗
3、你能试着写出一个像这样的数并说说它的意思吗?
        当时分别从班里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共10人,从问卷的数据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孩子对分数都有一定的认识,虽然不能准确的说出分数所表示的意思,但是还是知道是表示一半的意思。针对前测结果再去设计教学设计时,我们才能避开学生会的找准学生不太理解的问题深入的进行教育教学。
        (二)个别谈话法
        通过教师与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学生代表的个别谈话,了解他们各自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确定怎样引导学生迁移或类推,从而选择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预习分析法
        教师安排预习内容,设计预习作业。教师通过分析预习作业,了解学生对新知自学的情况: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有哪些问题似懂非懂,还有哪些根本不能解决。从而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预习分析法对学生独立性要求非常高,因此更适合高年级的学生。
        (四)活动观察法
        在课堂上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从而确定下节课应该选择的有效教学方式。如:一年级教学“8、9的组成”一课时,可注意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进行指定数的分解;是否愿意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合作学习中有哪些困难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了解这些以后,就可以确定“10的组成”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和应该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
        (五)课前交流法
        在上课以前和孩子们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把握学习起点。
        四、前测的信息解读
        通过课堂前测我们收集了来自于学生的信息,但对于这些信息的提取与解读却非常重要,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份前测在不同教师的眼中所存在的价值就是不一样。从前测题中可以提取哪些有利于教学信息?在提取与解读信息的过程中,我们的关注点应该在哪里?
    (一)通过前测,提取教学内容
        前测的内容也可以成为教学内容,而且是一份很好的教学资源。曾听过一节三下《面积的认识》,在前测中有一题: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什么是面积?有学生用文字表示: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有学生举例:他家住房面积130平方米。也有学生画了一个长方形里面涂上色,还有学生画了一个苹果箭头指向苹果的表面等等。多么生动有趣的素材呀,那位聪明的教师就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住房面积130平方米”,师:想想你家的住房面积指的是哪些地方?(初步感知面积。)“长方形里面涂上色”,师:谁来指一指他说的面积?结果有学生指成周长了,师马上追问:他指的对吗?请那位同学自己上来指指面积。两个学生指的哪里不一样?(巧妙利用学生的疑点,理解了面积与周长的区别。)“苹果的表面”,师:苹果的面积与住房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不同?(体验曲的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师: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导入面积概念的教学。)正因为这些来自于学生的丰富多彩独具个性的教学素材,使得这节课轻松、愉悦,学习兴趣浓厚。
    (二)通过前测,提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尺,它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目标的合理性是课堂高效、学生得以发展的根本保障。然而很多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么照抄教参,要么凭主观经验,无论哪种方式,都无视学生的存在,无视学生的原有基础。借助前测所反映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制定,这样的目标才是合理有效的。                                             
        (三)通过前测,提取教学方法
        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指出:“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有效前测的基础上提炼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符合学生认知基础的。如一下《认识钟表》一课,通过前测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会认识钟面、正确读出整时,而对于“几时半”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钟面和整时时,我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教学“几时半”在学生出现困惑或表达不清的时候,适时介入,给予指导。
    (四)通过前测,提取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新知得以巩固、技能得以形成的重要手段,但往往到了该环节,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降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究其根源,主要原因在于重复单调的练习太多,针对性不强,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课堂前测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或错点,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变式题供学生练习,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辨易混淆的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就谈不上教育。因此,我们的教学首先要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陋习。做好前测,切实走进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一个有趣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002年:《小学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李金俊.教学前测,号准课堂的“脉”.江苏教育,第2010.3期.
        3.王虎.关注教学前测,找准学习起点.小学教学参考,第2011.1期.
        4.郭建平.2013年1月21日:小学数学堂前测设计与方法的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