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期   作者:温妍妍
[导读] 课堂提问对教学和学生的成长都意义非凡,如果课堂不提问,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无法在课堂上得到提升;教师不能科学提出问题,会使小学很难打破被动学习和依靠教师的传统思想
        温妍妍
        大田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课堂提问对教学和学生的成长都意义非凡,如果课堂不提问,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无法在课堂上得到提升;教师不能科学提出问题,会使小学很难打破被动学习和依靠教师的传统思想;如果教师不提出良好的问题,那么,在我国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任务就很难完成。问题并不是随意设置就可行,需要教师在合理的前提下提出问题,而且,现代化的课堂中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可以设计有导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快找到学习的方向。此外,问题的难度也要在学生的能力之内,不至于打击学生的信心,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有所了解。本文即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合理问题
        目前,中国在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处于领先地位,课程改革是促进小学教育全面改革的一个机会,也是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优先事项,在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的同时,不能忽视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方式研究。然而,在当前数学课堂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常见的就是问题内容空泛,或者难度超过了学生的认知范围。除此之外,问题几乎都由教师提出,学生没有提问的机会。在现代化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调整课堂提问的策略,以科学的标准设计问题,发挥问题对教学的帮助作用,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合理前提下提出问题
        问题的范围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有些教师宁可只问课堂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不愿问其他学生,只是为了加快提问速度;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学习较差的学生,为了尽快完成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只是一直提问学困生,忽略了其他学生,无论专门提问哪些学生,这些都是错误的提问方式[1]。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针对所有学生,以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情况为基础,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提问的对象,并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每个学生获得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学生都可以在提问环节获得提升。
        例如,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教师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出合理的问题。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得以在课堂中自己研究教材中的知识。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我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简单的了解。随后学生在课堂中就自己的学习收获发言,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增进了对学生的了解。根据大部分学生的水平,我提出了问题:“大家通过学习掌握了长方体的知识,那么长方体相对的棱有几条呢?”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探究,有的学生认为是四条,还有的学生认为是两条,经过反复讨论和探究,最终得出了长方体一组相对的棱是四条的正确结论。这样,在了解学生数学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合理性的问题,使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获得了回答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参与度。
        二、设计有导向性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单方面给学生讲授知识,让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学习的习惯,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到了现代化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学生需要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但是受到传统课堂的影响,学生不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对此,数学教师可以设计有导向性的问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以《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教师设计具有导向性的问题,给学生的学习指明学习的方向。在课堂开始,学生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自主学习,对分数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不过,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快遇到了瓶颈,找不到学习的方向。我提出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同学们,分数带单位和不带单位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大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感受一下。

”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继续探究学习,找到了学习的方向,顺利完成了学习的任务。这样,在课堂中设计具有导向性的问题,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成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三、难度在学生能力之内
        问题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提问的效果,难度较低或难度很高的问题不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帮助,相反,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轻视或者恐惧的消极心理。教师应该在考虑到学生数学水平有差异的情况下,设计出适合不同能力学生的、难度适宜的、合适的问题,这样他们就能更有思想动力[2]。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予以充分关注,通过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设计出难度在学生能力之内的问题。
        例如,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进行设计,让问题的难度在学生的能力之内。在课堂中,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在前面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我们来在课堂中研究一下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大家可以联系之前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学习。”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结合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和分数的知识进行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基本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我对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已经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那么当分数的分母不同时又该如何计算呢?”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也在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有难度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胜心,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最终找出了问题的答案。这样,通过设计难度在学生能力之内的问题,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有效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效率。
        四、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
        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转变思维观念,包括课堂提问方式也是。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自己的提出问题,这样更有利于数学教学的开展。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表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能够反映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这是靠学生回答问题实现不了的效果,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呈现出了学生对学习深入程度。此外,问题是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才可以提出的,学生要提出问题必然会对学习更加用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以《折线统计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借助问题促使学生专心学习,透过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完成学习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以往都是老师给大家提出问题,今天来尝试一下大家提出问题,让我们看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新意和挑战性。”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我透过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了解,也知晓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提出问题中反映出来了问题,我进行补充教学,帮助学生彻底掌握了这部分的知识。
        总之,课堂提问是当前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针对所有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设计有导向性的问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考虑学生数学水平有差异的情况下,设计出难度在学生能力之内的问题,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使学生专心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按照科学的标准设计问题,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果,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符花.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提问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1(03):80-81.
        [2]张虹.小学数学课堂上基于深度学习的有效提问策略[J].学苑教育,2021(09):15-16.
本文系2020年大田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核心问题驱动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TKTX-2025 )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