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期   作者:陈坚喜
[导读] 信息手段的创新和丰富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活力和动力,因此目前班级管理也开始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这也是适应信息环境的必然要求。
        陈坚喜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乐民镇中心小学  524373
        摘要:信息手段的创新和丰富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活力和动力,因此目前班级管理也开始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这也是适应信息环境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有必要不断改革小学班级管理,明确信息化发展的优势,将信息技术适当应用于班级管理,使技术成为班级管理的有力工具,为学生的全面身心成长提供有利环境。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谈论,以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班级管理;优化
        前言: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程管理方法难以满足初等教育改革的要求。在课程管理中,应采取措施改变课程经营的概念,将“学生岗前教育”的思想纳入班级管理,科学合理地调整班级管理的概念,建立师生和谐关系,加强班级凝聚力,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从根本上改善班级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内容与特征:
1、小学班级管理内容: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其班级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小学班级管理包括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回答疑问,认真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课题,妥善处理学校的工作,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手段,进行思考和挑战的训练。
        其次,还要注意探索学生的可能性和专业性,以达到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课堂上建立严格的规则和规则、报酬和惩罚,标准化学生的行为和习惯,确保学生有自我纪律和自律的感觉。同时定期整理课后手,开阔视野,为学生提供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
        第三,小学班级管理还作应该注意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性格文化,以此感染具有优秀人格魅力的学生,以正面的态度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2、小学班级管理特征:
        (1)鲜明的教育性
        (2)突出的能动性
        (3)有机的协调性
二、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记录功能,实现思想教育的信息化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的思想教育的信息化。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组织学生在傍晚自我学习前30分钟看前一天的“新闻网”。 新闻网主要涵盖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和其他方面,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课外知识,使得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其次,班级教师为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和道德教育,比如举行班级活动唤醒学生的思想意识,教师可以依靠多媒体进行主题宣传、推理和道德教育。

比如,在进行班级活动事先安排任务时,教师可以学生参与体验、收集相关网络资源,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收集的资源整合到课件、视频、动画等中,例如“荣耀中国”视频成为爱国教育主题课堂 而且,从航空宇宙、离岸工程、芯片领域开始,中国制造的“2025”正日新月异。通过多种信息技术,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二)借助信息技术的加工功能,实现班级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工作信息,减轻学生管理人员的负担。通过有效的标准化管理,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思想倾向和课馀时间,及时纠正和解决学生的各种不良征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不断创新的管理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艺术。
        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学生。 每次上新课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学生的简历,然后按照收集的资料整理姓名、性别、国籍、出生年月日、专业、学习简历、家庭简介、联系电话号码等,建立电子文件。其次,使用访问软件在数据库中创建学生信息并保存在计算机上。同时信息经常更新,添加成绩、评价、小组活动、班级收藏、个人荣誉等图像和图片,收集到成长数据中,保存在班级文件系统数据库中,检索方便,信息重用效率高,实现班级的信息化管理。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多样化,实现组织活动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因此,在信息技术的研究中,不仅需要探索、理解和构建信息技术的相关原理和方法,还需要通过信息处理、设计、制作等技术活动来表现创造性、想法和认知结果。同时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注意学生“手与脑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索、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应用技术。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总结方法,积累经验,以此培养学生科学技术创新精神,提高技术活动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技术实践能力。所以说,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教学的整合,不仅反映了知识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渗透,实现了班级管理组织活动的信息化,也反映了师生之间习惯性课堂模式的突破,教师的教与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平台,实现家校交流的信息化
        为了真正做好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我们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其中,不能忽视与父母的沟通。首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更好地与父母互动是很方便的;第二,我们可以建立多种沟通渠道,例如电话、短信息、会面、家访和父母团聚都是常见的沟通形式,同时还可以建立了虚拟化网络互动平台,如QQ小组和家长微信小组,并向家长展示学生的学校生活信息、学生成长的书面记录、照片、音频和视频,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班级和学生让家长向老师提出各种合理的建议,不断完善班级管理的不足,让家长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因此,教师有必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在校学生的情况,配合学校,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
结语:
        总之,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随着年龄、时代和环境的不同而不断变化。作为小学教师,需要时刻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努力探索小学生管理法,平等对待全体学生始终从学生一生发展的角度重视小学生的教育,展示他们的个性,发挥他们的潜力,真正确保我们的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春辉.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6).
[2] 姜红霞.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8(2).
[3] 王慧慧.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学周刊,2016(8).
[4] 江海.小学“精细化”班级管理实践误区与对策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
[5] 王慧慧.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学周刊,2016(8).
[6] 陈媛媛,杨维靖.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新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