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若琪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 贵阳 550001
中外合作办学近年来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以多专业,多国家的特点不断发展。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办法》,外方核心课程要占总课程的1/3,外方教师所负责的教学要占总学时的1/3。为了达到全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的语言水平的提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中外合作办学的特征与挑战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框架下,学生要学习本专业所要求的学科知识,获得所需学分的同时,还需要在国内或者赴国外学习外方课程。因此,学生不仅需要用目的国家的语言进行熟练地日常交流,还需要在阅读和写作上面达到能够阅读、写作目的专业学科论文的精通程度。学生大多数为非英语专业,却需要有扎实英语基础,熟练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学习目标。
基于此,中外合作办学对于英语教学提出了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所选的教学内容既不能如通识类英语课程知识点少,内容简单,又不能如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内容专业性强,词汇繁杂,语法知识点多。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育应该以实用性为准绳,知识性为辅助,在专业背景应用下,大量引入职业情景和生活情景的语料,旨在培养能熟练使用英语的专业人才。
2. 二语习得理论概述及价值
二语习得理论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提出,系统揭示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2][3] Krashen, SPractice and Principle of Second Language Aquicistion. Oxford:Pergamon, 1982:25]]二语习得理论主要由五个主要内容构成:习得/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中的习得/学习假说,[[[4] 盖兆泉.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无意识的输入成果大于有意识地学习。习得与学习不同,习得是一种隐性的学习,学习者输入的内容主要是语言所传达的信息,而不太关注语言的结构和词汇。此外,[[]]Krashen提出要遵循i+1的可理解性输入原则,i代表学习者的现有水平,+1指在现有水平上+1一点点新知,以达到可理解的目的。二语习得理论就是要在学习者最近发展区内大量输入隐性语料,如书籍和听力语料,以达到熟练输出交际使用的目的。
严格意义上来说,二语习得发生在目标语环境中,比如一个赴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每天处于英语交际的环境中,他会自然习得第二种语言。[[]]这个自然环境有四个特点:1.真实语境2.交际需要 3.大量接触 4.交流互动。(盖兆泉,2015)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他们1/3甚至更多的课程学习时间与这种第二语言自然环境类似,他们所接触的课程内容和教师都是全英文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并且会与外教有大量的互动与接触。除此之外,国内大量中外合作办学院校3+1、2+2(即三年在国内就读,一年赴海外就读)规定了学生在学习的最后一年赴海外就读,学生如果在国内学习的时间内,已经提早并适应了这种全英语浸入式即二语习得理论框架下的英语学习,学生赴海外学习的适应时间将会大大缩短,第二语言将不会成为学习障碍,学生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
3. 二语习得理论指导下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语习得理论指导下,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课堂中,[[[] 付玲.交际教学法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1):150-151
]]“语言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工具,是交换和获得信息的手段。”(付玲,2016).英语语料的输入应该与专业性相结合,以贵阳幼专中澳项目为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英语教师会与外籍专业课教师定期开展研讨会,并将专业课中涉及到的相关学前专业教育的论文和著作为语料,以阅读文章,口语讨论主题的形式,将专业知识和英语学习有机结合。此种方式对于英语基础较薄弱,词汇量小的学生来说,既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又可以提前预习或复习专业学科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3.1利用英语多媒体系统,准确定位学生水平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中i+1可理解输入性原则,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入学之后,都需要进行一个摸底测试,以确保教师在输入之前,能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以贵阳幼专为例,学生在入学之后,都会在澳大利亚昆士兰职业技术学院的BKSB英文测试学习系统上参加分级测试,该系统通过科学、系统化的测试,在测试后将学生的等级分为1~5级,并针对于不同的级别的英语能力提供相应的提高练习,以保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学生能够达到第五级,确保外籍教师来授课时,学生能够基本听懂、看懂全英文的专业文本。BKSB系统的后台有数据记录,学生在网上学习所花费的时间,到达下一级别还需用时都能精确定位。此时,英语教师就会在网上评测和学习的过程中,有效介入。参照BKSB测试的级别,有效地实施i+1的全英文信息输入,以达到学生英语习得的目的。
3.2以兴趣为导向,大量输入原版语料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中自然顺序假说,[[[] 王莹,苗春雨.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启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0):70-71
]]理解要先于输出,输入要允许分阶段进行。因此,听力和阅读的输入过程,必须要先于口语,写作的输出过程。
在听力课上,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应当输入大量比学生水平高一点点的听力原版语料。如VOA English, BBC English news等原版英语新闻,因为新闻是了解目的国风土人情,热点资讯最便捷的途径,还可以习得大量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除此之外,以贵阳幼专学前教育专业中澳项目为例,学生需要观看大量澳洲幼儿园的教学实例和示范课视频,在学生了解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无意识地习得了大量的课堂用语,专业知识术语,进一步地提高了他们的词汇量和听力能力。
在阅读训练中,英语教师会援引大量专业课教师所用的专业知识讲义作为阅读文本,并配以客观细节型阅读题和开放型问题。客观细节题型的设置是为了考察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而开放型问题则是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为输出打下第一阶段的写作能力。例如,学生阅读一篇关于澳洲幼儿安全和健康的文章,教师会要求学生基于文中细节选择澳洲幼儿园所采取的措施作为客观细节题,而开放型问题则回答,你认为与中国幼儿园相比,澳洲幼儿园对于幼儿的保护有哪些措施值得学习。此种阅读文本的来源皆为原版英文专业文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学生将来的输入受到的母语习惯干扰就会有一定量的减少。
除此之外,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原版电影和原版书籍进行观看和阅读,并会有相应的自由写作训练,以达到量变引起质变,从输入到输出的跨越。
3.3.注重情感培养,构建有效输出环境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说,[[[] 雷隽博.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2):123-124+172.
]]人脑有情感过滤器,控制着语言输入,要实现语言习得还需要人脑向语言开放。自信、积极、放松的学习者的情感过滤低,意味着能接受更多的输入。因此,为了构建有效的输出,教师需要营造积极、放松的输出环境。
为了促进输入到输出的有效转换,教师可以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有针对性的语料,如为了练习用英语表达学生的职业规划,教师需筛选出有效的模版句及词汇表达,在进行输入后,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引导学生就What's your career goal用口语表达需要谈到哪些方面,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一种开放、不带批判性的积极态度去面对学生提出的各方面的内容,教师一旦在此头脑风暴的环节中带有批判性的态度,学生将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而无法营造自由、积极的环境。然后告诉学生可以自由选用模版的表达方式,并针对学生的表达给予有建设性的反馈,并以找到优点为主。学生克服英语表达的心理障碍越多,就会越愿意应用英语,在练习的过程中收获就会越多。
除了主题如职场、旅游、生活等主题环节的写作与口语输出环节以外,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对于感兴趣的话题自由口语表达及写作。此种自由输出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输出环节的自信程度与兴趣。学校可以为学生搭建舞台,以贵阳幼专为例,学校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举办英语配音大赛,学前教育知识英语汇报,英语联欢晚会等,使得学生更好地融合了英语能力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更加有主观能动性参与到输入到输出的转化过程,从而从根本上树立了学科自信心,向国际化学前教育人才迈进重要的一步。
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实现教育国家化的重要途径。英语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框架下核心课程的主要授课语言,是学生成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必备工具。如何帮助学生更有效率、更富成果地学习外方课程,如何使得英语成为学生的特长,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课题。在二语习得理论指导下,高校应当在英语的输入和输出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学情,探索出一条与国际紧密接轨,符合学习发展规律的英语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