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亦琼
四川省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 610400
摘要:在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初中体育教育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评价体系不贴近实际教学情况、无法发挥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等问题凸显。因此,针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变革是有必要的。本文简要论述了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课程改革;初中体育;创新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体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不仅仅停留在带领学生进行长跑等体能训练。目前初中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重点集中在课堂模式的改变,如在课堂中增加趣味游戏等环节或增加体育课堂的学生活动时间,缩短队列训练等时间[1-2],而这种变革虽然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因其其模式仍然处于僵化状态,无法从本质上改变初中体育教学的局限性。在传统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课堂氛围较冷淡,学生对课堂内容无法产生兴趣更无法产生共鸣[3]。如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体育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师授课水平仍有较大的创新和提升空间。
1.分科教学
当前多数中学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并不丰富,多数学校的课堂教学以队列训练、耐力跑、体能提升等为主。这一缺乏个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对课堂的疏远感。究其原因,其一是此教学模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于枯燥,难以接受;其二是单纯的体能性训练,并不符合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和期待。分科教学则是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途径。目前已有将体育课程分为篮球、足球、羽毛球、体育舞蹈等科目的实践。且这些运动项目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能,相对于传统的体育课程,还能够通过专项训练提升学生身体协调性。
2.调整教学模式
在传统注重体育教学的课堂中,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进程往往由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忽略了学生的意志。这一现象造成了无法沉浸在体育教育的课堂中,消磨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在学生学业和兴趣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十分不利。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如果初中体育教学模式不被加以改变,将会造成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停滞不前。在新课改的环境下,要想使体育课堂焕然一新,提升课程质量,初中体育教师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学生也要充分发挥并表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效率。此外,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体育教学长期处于不被重视的状态,导致体育教育多年来始终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学生难以接触到体育教育带来的益处。长此以往,无论是对初中体育教学,还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提升初中体育学科的地位,增强其在学校教学中的比重,或许是提升体育教育品质的路径。
3.生态体育
3.1生态体育的定义
在生态体育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根据时间和空间灵活调整教学安排,并可以结合网络资源等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模式的调整,如可以在体育课堂开展团队班级建设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素质拓展。[4]利用寒暑假等假期组织学生登山、远足等也属于生态体育的一部分。生态体育的课堂中,课堂仍由教师主导,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3.2生态体育的评价模式
在实行生态体育的过程中,可以摒弃传统体育教学中的量化考核指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从体能、体育情感等多个方面予以判别,最终确定成绩。与传统体育教育教育评价体系不同的是,生态体育注重在保证客观性的同时,充分满足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豪感。即在生态体育的评价体系中,教师应更加侧重给予学生激励性、鼓励性的评价结果。
3.3生态体育的注意事项
在实行生态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充分预判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发或意外情况,并对这些情况有所预案,尤其是保证学生人身安全方面。其次,开展教学活动前,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其次,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保证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最大自由;在学校条件不满足教学需求时,也可适当利用自然环境。同时,生态体育课程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教学课时,也应注意与其他学科的协调和融合。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积累丰富的教学技能。初中体育教育不仅要满足学校对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还要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其他功能,尤其要通过体育教育聚焦学生心理健康,磨炼学生意志品质。在提升学生身体机能的同时使学生的身心健康获益。通过分科教学,调整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在体育教育课堂中的沉浸感,提升课堂效率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创新教学理念,如引入生态体育,改变传统的体育教育思路,充分发掘体育教育的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李长君.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困境和解决对策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9(09):49.
[2]岳多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分析[J].课外语文,2016(16):61.
[3]成红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9):3+5.
[4]朱克卫.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9):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