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招生就业优化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期   作者:刘雅
[导读] 现阶段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是一直困扰广大学生与家长且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从中央到社会各层面历来都在十分关注与解难之中
        刘雅
        云南理工职业学院
        摘 要:现阶段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是一直困扰广大学生与家长且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从中央到社会各层面历来都在十分关注与解难之中,但成效不大,而国家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却为优化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带来了机遇,也为高职民办院校招生难带来了转机。??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精准招生扶贫是落实高职教育扶贫的“先手棋”,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毕业就失业这一老大难问题,对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精准扶贫 高职院校 招生 就业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精准扶贫形势下的就业形势
        就业与创业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阶段“六稳六保”之首。但高职院校教育扶贫脱贫、实现精准就业创业扶贫之成果并不尽人意,原由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扶贫脱贫“两阶段” 的过渡与逾越,是量与质的转变。即:完成扶贫脱贫为第一阶段,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为第二阶段。实现“扶贫脱贫攻坚”,是解决温饱最基本的生存权问题。这是扶贫攻坚必须走过与完成的第一阶段。但第二阶段“全面建成小康”,要完成近1200万人口脱贫,其量与质的合格与达标,却并非易事。      
        2、“天灾加人祸”,“雪上又加霜”。至今,世界疫情蔓延仍在加剧,经济逆全球化之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军事战对抗形势严峻。加之洪灾、虫灾、地震、爆炸等多发性特大自然灾害与重大意外事故的严重影响,全球经济下滑己成定局。尽管在决策实施中,党中央与全国上下统筹一盘棋,付出了最大艰辛与务实的努力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要完成与实现“第二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目标,其任务之艰巨是前所未有的。
        3、“扶贫又返贫”,“脱贫再返贫”,“再脱贫又再返贫”的回潮现实问题。这是当下国家与各级政府以及全社会更要关注更深层次的问题。正如当下的疫情、洪灾、地震、虫灾…天灾人祸不断是人类社会必然应对的客观现实。而“扶贫先扶愚”、“治愚先治志”、“治志必先教”。精准扶贫治教是开创就业创业局面的关键切入点,是提升人口整体素质水平的长期宏观战略与微观现实运作的“标本兼治”之最有效实现途经。
        4、大学生毕业就失业这一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之原因及其对策,从中央到社会各层面历来都在十分关注与解难之中,为何成效不大呢?除上述主要客观与现实原因外。各行各业聘用人才机制未统筹有效,短视之为运作“假大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倾象尤存,精准教育扶贫脱贫空壳,院校为农服务专业设置与实践教学模式不对口,大学生就业创业“高不成、低不就”,“好高骛远”,“宁屈家宅为啃老族”,“不去广阔农村为扶贫”的心理健康素质与为民服务的人品之德缺失。与此同时,不少大学生在校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严重失衡,“既无初心,更无使命”,“祟洋媚外,薄德厚金”,“创业不如就业,就业不如考研,考研不如出国”的职业规划指导上,也出现了严重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本质与目的。现阶段,国内的某些一流重点大学,为谁培养人才,为谁服务的根本方向问题。特别是在“供给侧”产业转型需求与职场顶岗实践技能人才匮乏矛盾突出。据初步有关调查:市场有60%以上的用人单位反映“专业不对口,对口干不成”,大学生工作需约1.5-2年适用周期,而发达国家只需2-3个月。“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金钱名利、轻为民服务”或许己成高校教育的普世理念与模式。此外,有多数大学生认为“自身能力不足”,在市场密集型低端就业岗位上,适用性与竞争力远不如“农民工”,在教育扶贫脱贪与支教中,吃苦耐劳与工作效率不如乡镇工作职员与乡村教师,在高端技术行业,新引进博士生不如老道本科生…等等,主客观因素,多年积淀。
        二、高职院校招生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面临的生源困境已经成为各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受传统观念、高职教育定位不准、高职招生政策不完善等各类问题的影响,高职院校招生困难的问题愈演愈烈。

?? 近几年全国高职招生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的局面,从2015年348.4万人小幅增长到2018年的368.9万人,2019年至2021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由此看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视,支持力度也很大。虽然这是职业教育史上最大的扩招,试图为更多的人打开一扇受高等教育的窗口,但实际招生工作中面临的现状是要完成扩招任务难度很大。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职就学适龄人口逐年降低,本科院校不断扩招等原因造成高职院校生源逐年减少。
        其次,由于高职招生门槛低,生源结构比较复杂,所以造成高职所招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的现象。
        再次,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但放弃报到的现象也很多,据统计2018高职院校报到率平均不到85%,个别学校更低。由于人们认识上的误区,或职业教育宣传工作不到位,高职招生面临的困难很多。
        三、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走出招生就业困境的优化对策
        1、精准招生是落实高职教育扶贫的“先手棋”。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就是要千方百计让贫困学生有学上。一是加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比例,要像本科院校一样,在提前批次里设立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和地方农村专项计划,针对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实行单独划定分数线、单独录取、定向农村就业的招生政策。二是把高职院校单招政策与定点扶贫结合起来,采取更加灵活的入学考核考察机制,让定点扶贫村的学生通过单独招生政策进校入学、定向农村就业。
        2、精准人才培养。精准培养是夯实高职教育扶贫质量,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切实提高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一是着力推动高职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起真正体现教育规律的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把培养高学历高层次职业人才、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交给高职院校,允许基础好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大胆改革,试点探索独立培养高职本科、应用型本科人才,逐步打通职业教育从中职、专科、本科乃至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二是要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高度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体系。三是建立多方共建共育共享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政校合作,深入农村生产生活开展实践教学,切实增强学生的应用技术技能,培养能够真正适应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和发展需求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3、精准学业资助。精准资助是让贫困学生上得起学的重要保障。一是推广中职学生费用全免政策,面向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定点扶贫村学生免除学费、书本费和住宿费,优先安排高校勤工助学岗位。自2015年以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对在校就读的5位定点扶贫村学生实施“三免一优”政策,有效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二是扩大“雨露计划”资助对象,覆盖接受高职教育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
        4、精准智力支撑。精准智力支撑是发挥高职教育人才与技术优势、补齐贫困地区脱贫短板的重要内容。一是组建技术服务省级团队,开展对接包干技术服务活动,打通产业脱贫技术短缺最后一公里。二是探索高职智库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开展服务脱贫攻坚的重大课题研究。三是推进高职教育扶贫产学研用一体化。补齐农民经营管理短板,共建利益共享机制,选派师生深度参与经营管理产业扶贫项目,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过程中的作用。
        4、精准技能培训。技能提升是提高贫困村民自主脱贫能力的重要举措。一是设置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包”供村民选择,按需施教。二是举办专业技能培训班,采取送训下乡、课堂讲授、现场实训、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有重点地开展菜单式培训。三是开设流动课堂。组建科技小分队,采取贫困人群“点菜”、专家“掌勺”等模式,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舍、产业基地进行现场讲授、现场答疑。此外,在实施精准技能培训中,一方面创新管理手段,采取学分银行、半工半读等形式确保培训成效;另一方面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新学徒制等教育形式,调动贫困人口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5、精准就业创业。一是落实好大学生农村定向就业政策。整合现有“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以及精准招生扶贫等政策资源,统筹部署、科学安排岗位。二是鼓励引导返乡大学生就业创业。认真做好有意愿返乡就业创业大学生的人才综合评价,帮助他们对接和联络当地政府部门、企业,解决好岗位、市场、技术、资金等难题,为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创造条件。三是转移定点扶贫村富余劳动力,与有用人需求的企业合作,让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带着技术进市场,顺利实现就业。
        结语:精准扶贫视域下,高职院校招生就业优化着眼点应该是:首先,转变观念,加强对高校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与就业观;其次,鼓励高职院校积极主动与企业对接、与地方地接,走定向培养、定向委培的培养模式;最后,扩大高职院校就业途径,让学生能够走出校门,同时也应该让全社会能够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