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优化——以某士官学校为例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期   作者:郭瑞
[导读] 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其培养目标与教学方式都有特定的发展规律。
        郭瑞
        武警士官学校  杭州 310000
        摘  要: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其培养目标与教学方式都有特定的发展规律。我校培养对象为士官学员,需毕业即可上岗,实战化要求高,基本素质要求高,增加实训课程比重,强调技能是为完成培训目标必不可少的优化内容。
关键字: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技能;模拟仿真;创新;实战化

一、职业技术教育内涵
        职业技术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1]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其培养目标与教学方式都有特定的发展规律。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学校教育本身就是教育的狭义内涵,是为了赋予受教育者接纳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智能和能力。而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个特定内涵,则主要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基本任职能力。“职业技术”的含义便是“由职业正在使用的,由相关知识、方法、手段、工艺、标准和设备等构成的稳定技术系统。”[2]因而这里的“职业”不应该也不能是课程设计者“自我想象”或是“刻板印象”的职业,而是依存于真实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并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断衍化的。与之对应的受教育者,则主要是通过职业教育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生成自己的任职能力,形成特定的谋生手段,奠定长期发展的基础。因而,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之初,就必须以能够满足受教育者在毕业后一段时间内从事相关工作所必须的基本能力素养(包括但不限于胜任岗位需求、解决故障问题、持续学习新技术等素质)为出发点,切实贴合工作所需的基本岗位技能与职业操守。
二、我校现实情况分析
        我在士官学校任教11年,且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见证了学校多次编制体制调整及教学改革,最终确立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主要教学任务的历程。教学中既从事理论课讲授工作,也担负实践课操作任务。我所讲授专业的课程设置,从原有实践课偏少,教材难度偏大,到现在实践课程占比约60%,以“技能实操为主、并重理论掌握”的总体架构已经基本成型。但是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剥离,学员对理论课程缺乏兴趣,教员认为学员不认真,抱怨明明是讲过的问题学员还是不懂;实训室装备配置较少,学员操作训练时间短;另外我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决定要更加注重培养学员的职业技能,假设所设置的课程并不能满足学员任职需求,毕业生不能适应岗位工作,用人单位对我校教育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必然会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如何从课程体系优化的角度,保证教学效果、提升任用单位满意度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几点改进思考
        (一)理清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
        理论课程是指以理论原理为主要内容并以理论阐释为主要目的课程,实践课程是指以实践技能、操作程序及行动方法策略为主要内容并由学生自主动手和进行操作学习的课程。[3]任何理论都不是通过空想想出来的,而是通过实践产生的,并且其每一步的发展,都是与实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是对立统一的,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受教者而言,他们对于理论的需求,不仅是理论指导实践,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优化实践的一种方法;同样的,实践操作不仅为了检验理论,还起到演绎理论,将理论具现化的作用。

对职业技术教育而言,贯彻落实习主席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还需更加精准的平衡理论与实践课程时长,不仅要保证学员多练专精、适应岗位任职,还要有足够理论支撑以应对时代变迁的需要。
        理清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构建合理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一是要以实践教学为主,符合客观认知规律,以实践积累经验,联系理论进行教学。二是改进实践教学条件,立足现实岗位需要,构建任务式教学环境,通过完成任务学习相关理论,并引导学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新任务中。三是要求学员充分利用网络等资源,加强自主学习,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以强化技能为重点,培养职业操守
        我校培养的学员毕业即上岗,需在具体岗位上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因此学员在校期间不仅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技术方法,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受教者实操能力强,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必须围绕强化技能这一重点来开设相应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再是以经验和机械动作为主的设备操作者,而是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改进操作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强化技能为重点应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一要紧密对接用人单位,时刻了解岗位现状,对于增设的新装备、新技术及时融入课程,确保学员拥有不断适应新的情况、新的岗位、新的环境的能力;二要改进实操训练方法,开展多种多样的技能竞赛,以赛促学。将实践课程与技能竞赛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在竞赛的紧张氛围中强化提升技能水平;三要注重点滴养成,强调实操作业规范化,时刻要求学员熟练、准确、正规的进行操作作业。
        (三)创新实训科目,利用模拟仿真软件,提高实践成效
        随着科技进步,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很多学校都已利用模拟仿真软件进行教学,既能减少成本,又可以解决场地设施受限,设备不足等问题。模拟仿真软件容错性强,学员若有不同的构思还可较快的得到验证。教员也可依托模拟仿真软件,预设实训任务,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员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四)实战化训练,一人一岗,人人参训,个个合格
        捷克作家伏契克曾说:“生活里是没有旁观者的”,从将军到士兵,人人都是参与者,都是主角,不管在哪个岗位,都是战斗员。哪个个人训练不到位,都可能导致整个作战团队毁于蚁穴。只有对接实战,聚焦实战,按照打仗的要求设计实训科目,才能缩短从实训室进入岗位的距离,真正达到毕业即上岗的要求。
        结论:职业技术教育历经多年发展,从19世纪60年代伴随近代工业而产生,到1917年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曲折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已经彰显了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地位,职业技术教育要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快培养高层次、高素质、高技能、知识型的人才,这是今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巩玉红.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商情,2017,33:182-185.
[2]王质明.从“技术“的角度观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EB/OL].https://www.tech.net.cn/research/segment/arm/12859.shtml.
[3]卢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辩证关系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2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