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浅谈对乡土视域下的生长教育课题的认识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期   作者:吴玉红
[导读] 生长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于教育资源的利用,以本土资源为主,以顺应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的规律为核心。
        吴玉红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周坪小学
        【摘要】生长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于教育资源的利用,以本土资源为主,以顺应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的规律为核心。不断的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认知能力以及精神文明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与教学。生长教育主要有三个基本的要素所构成,即生命、生存和生活三方面。生长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与对学生的核心生长力的培养和提升,促使生长力的教育要素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力,进而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乡土视域;生长;教育;学习力;生长力
        【引言】随着当前文化的不断融合以及教育的更新改革,在乡土视域下的生长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把带有乡土民情的特色与精髓与乡土教育所融合,做到系统与合作并存,兼容与扬弃同在的大文化观以及教育论证,进而推进生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其提供主要的理论支持以及行为上的指向。本文以生长教育的基本意象入手,结合实际情况展开阐述,针对乡土视域下的生长教育进行探讨。
        一、生长教育的基本意象
        生长教育是广泛的被应用与乡村中小学的教学阶段。其所为的生长是以自然界的树木和庄稼的生长过程为映射的,体现生命在土壤中自然成长,折射出学生在乡土的教育背景下的学习与成长。根系在土地里成长,而土地有给予其营养,加上外界的阳光的照射,促使其植物的根茎不断的向上生长,向周边延伸。每一棵树木都是独立、独特的个体,学生也是一样,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既有自身的个性化,同时也要互相作用,共同发展。乡土的视域下的生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不断的适应、影响以及改善着环境的现状。乡土下的生命都是健康且积极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具备相同的特性。
        二、生长教育的基本概念
        1.生长教育
        对于生长的实质来说,对于学生的教育过程就是促使学生生长的过程,在新时代的教育教学的理念下,教育首先要有理论形成,强调教师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以教师来引领学生的生长过程。在此过程中,要以实际的本土资源为基础,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以学生的成长特点作切入点,让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不只是针对于认知方面,还要促使是学生的全身心的投入[1]。
        (1)生长教育的基本要素
        乡土视域下的生长教育是要以生命、生活和生存三个基本要素为基础的。在其过程中,生命是主要的部分,是学生本身的本体意识需要,生存和生活则是生长教育的基本点和最终目的,也是生长教育的基本原则。在生长教育的基本内容中,要坚守生命的可持续性,掌握争取的生存方式,积极构建正确的观念,做到在实践中,依法、高效的解决遇到的问题。在生活意义上,要有生命个体的发展环境和生态,在生长教育中让学生对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有所投入,教学方面,教师要积极的利用好生活上的资源,凸显生活化的原则,进而对教育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和目标的制定,让学生变得更加向上,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
        2.生长力
        生长力,顾名思义就是指植物的生长能力,折射出对学生的生长需求。在乡土视域下的生长教育要做到立足于当下,展望其学生的未来成长,积极的探索教育的本质,不断的使学生的自我主体得到满足与实际能力上的提升,通过自然的环境以及乡土文化的铺垫,为学生强大生长力的获得奠定基础。从生长的理念而言,要积极的对学生有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最佳的途径促使学生获得生长力[2]。


        (1)生长力的内涵
        生长力是要通过学生的不断学习而获得的,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基础能力,对其日后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积极影响。学生的生长力主要是以学生的核心素养来体现的,生长力同时也是促使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提升最直接的方式和途径。
        (2)生长力的结构要素
        生长力的构建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我行动力等所组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做良好的自我管理,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做到教学要求的一致性。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我行动的主体,也是其形成生长力的主要因素。而自我行动力则是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和实践,也是学生学习力的主要表现的一种。学生对生长力要素的核心构建,可以促使其主动适应学习的环境,做到自身与学习群体之间的和谐发展,协调学习环境的关系,让各个学习的个体之间形成交互作用,互为优势的学习。
        3.学习力
        (1)学习力的基本概念
        学生的主要时间都是被学习所占据的,在学生的生长中,生长力是绝对的主体,然后是对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两者之间是互为作用且互为优势的,也是生长教育的价值所在。学习力的实质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不仅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基础能力,也是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知识、认识知识、创造知识以及对于核心素养养成的前提条件,因此,重视学生的学习力是培养学生生长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3]。
        (2)学习力的构建要素
        以开篇的树木的生长为意象,树木的生长是首先是需要有一个适合生长的环境的,然后从土地中获取生长的条件,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发展和生长,树木的最终目的还是对土地和自然的回馈。通过这一意象的折射,以学生的实际学习为辅助条件,可以明确出学生学习力的构建要素,主要是学生的知识吸收力,然后是辨识力,对于所学的表达能力,最后是知识的实践能力,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做到对学生的全面提升,才能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学习力有所构建,有所推进。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素养的形成是学生思考力、判断力以及表达力的综合运用和体现,也是学生发展的基本要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长基点和驱动力,也是其乡土视域下的生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束语:总而言之,学生的主要学习力是以生长教育下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基础的,而所谓的学习力的养成则恰巧是核心素养微观下的可行性要求。在生长教育过程中,要时刻以教学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的媒介作为课堂学习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不断的提升学生的生长力,让学生积极的实验当前的生活和学习的问题,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勇于面对未来的挑战[4]。
        参考文献:
        [1]范俊明,马国良,杨心兵.乡土视域下的生长教育(四)——打造生长课堂模型[J].新课程研究,2020(24):124-126.
        [2]范俊明,马国良,杨心兵.乡土视域下的生长教育(三)——构建“三生”课程体系[J].新课程研究,2020(22):36-37.
        [3]范俊明,马国良,杨心兵.乡土视域下的生长教育(二)——生长教育的基本内涵[J].新课程研究,2020(18):119-121.
        [4]范俊明.乡土视域下的生长教育(一)——生长教育的提出[J].新课程研究,2020(16):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