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昂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3
摘要:拜占庭风格是众多艺术风格中的一种,因其独有的特点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项目试图在了解拜占庭风格及其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典型建筑案例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与形成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出以下四点: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建筑的“集中式”;建筑色彩“灿烂夺目”。团队试图从拜占庭风格的沿革以及其对于艺术形式多样性的影响入手,探究拜占庭风格对于现代设计的影响及其发展。
关键词:线性方式;拜占庭建筑;风格特点;现代设计;
一、拜占庭风格分析
(1)拜占庭风格的定义
卡尔波夫认为:“在世界文明史上,拜占庭文明并非一个孤立的历史和文化现象”,它在继承古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基础上,将叙利亚,波斯,波斯和阿拉伯、两河流域等地区的艺术精髓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拜占庭式建筑是拜占庭式风格最集中的体现。这些建筑多以高大的穹顶为中心,通过帆拱支撑,并发明了集中式的建筑构造。建筑内部布满了华丽的镶嵌画,其颜色多以红色、蓝色、绿色以及金色为主。
(2)拜占庭风格兴起的因素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罗马首都迁往希腊旧城拜占庭,直到4世纪末,君士坦丁堡才成为皇帝的住地,并一跃成基督教艺术最活跃的中心。
①政治因素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拜占庭经常与周边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和文化艺术上的往来。除希腊、罗马外,埃及、两河地区的艺术品以及审美趣味也深深的影响了拜占庭,这就促使了其形成了以古典风格与宗教精神相结合、西方写实与东方装饰相混合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②地理因素
拜占庭位于地中海东部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三面临海,“蛮族”无法从海上入侵,陆地上又有十分坚固的城墙来抵御外敌。这些条件使其几百年来处于安定和平的状态,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③经济因素
地处欧亚大陆之间的君士坦丁堡,是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黄金桥梁,它掌握了黑海同爱琴海各岛及地中海的全部贸易,是个巨大的贸易市场。富饶的经济条件为拜占庭的文化艺术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④宗教因素
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基督教会也分为东西两大教派: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天主教和以拜占庭为主、并包括东欧各国乃至俄罗斯地区的东正教。拜占庭风格的宗教艺术正是从东正教开始的。
二、拜占庭建筑风格的特点
(1) 整体造型特点—“中心突出”
“中心突出”是指以十字穹顶为基础,方形的穹顶跨间作为构图中心的建筑风格。由于十字穹顶在宗教方面代表宇宙,而十字形代指基督教,所以在教堂设计中有意突出了中央穹顶,并在周围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这如同圣主与人民的关系,反映了拜占庭风格的宗教因素。
以霍·西奥斯卢卡斯修院教堂为例,在希腊,真正的拜占庭建筑杰作只是在10世纪以后才开始出现,在此之前,基督教徒往往只是通过改造一些古代建筑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在目前尚存的拜占庭的建筑中,霍西奥斯卢卡斯修院教堂保存也比较完整。它的技术和模式不完全依附君士但丁堡,特别是在建筑技术、装饰和细部等方面尤为突出,但在平面和总体构图上程度略逊一筹。
霍西奥斯卢卡斯修院教堂在外部装饰上完全没有采用君士但丁堡和萨洛尼卡那种有半柱、壁柱、壁阶、盲拱组成的构图体系。墙面构图在这里主要靠质地和色彩,而不是靠强烈的光影起伏。在建筑布局上,君士坦丁堡梅花式教堂里经常可见的三联拱窗的做法并被没采用,而是用宽阔的洞口彼此相通并与本堂东面相连。而在君士但丁堡,它们只能是通过狭窄的洞口或简单的门连接。霍西奥斯卢卡斯修院教堂这样的做法是为了使本堂更加开阔、壮观。在外墙装饰上,他们运用红色与灰白石块相互堆砌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上面的齿形饰带由于经济也颇受青睐。教堂的功能和作用都沿用了萨洛尼卡时期的建筑,但在做工工艺上更加华丽,细节更加丰富,修葺精致的十字穹顶更加将政治宗教的寓意诠释的十分完美。
(2) 建筑的“集中式”
在传统的巴西利卡式设计盛行的同时,另一种“集中式”的教堂设计也渐渐流行起来。它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方位朝向,重视拱券与穹顶之间的连接,主张利用更少的断面、更小的支撑来获得更宽广的拱顶跨度。与传统的巴西利卡式相比,这种集中式教堂出现,更多地是为了满足宗教礼仪上的需求。
以圣塞尔吉乌斯和巴克乌斯教堂为例,建于527年的圣塞尔吉乌斯和巴克乌斯教堂同样是查士丁尼委派建造的,它是按照双重架壳体系建造起来的集中式教堂。教堂的外观十分简朴,由实心砖构建造而成,灰缝很厚,并用琢石带进行加固。整个教堂结构支在八个墩柱上,形成一个位于方形平面内的八面体,周围是回廊和上层廊道,将本堂围在中央。这种形式可以看作是四叶式建筑发展起来的,金八角堂可以看作为它的一个先例。八角形本堂内部通过四个对角边上的曲线形龛室加以扩大,形成丰富的内部结构,半圆室与与四周墙壁上的对柱也增添了视觉上的纵向延伸效果。本堂上方是一个16边形的“南瓜式”穹顶,凹弧形区域位于八角体的角上,穹顶上方没有开窗。圣塞尔吉乌斯和巴克乌斯教堂拥有了集中式教堂所有要素:带穹顶的核心部分、龛室、外围边廊和上层廊道。它满足宗教仪式神圣的需求,又使中央空间变得难以捉摸,每当光线射入,八边形的本堂内就会形成完美的色彩。因此这个教堂结构成为后期拜占庭教堂设计的范本。
(3) 建筑?色彩“灿烂夺目”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拜占庭镶嵌画受到了古希腊罗马写实艺术与古代东方精神艺术的影响。它在基督教世界观的指挥下,将前者的技术、光影、金箔同后者的造型、色彩、花草相结合,创造出典雅和谐而又不失豪华恢弘的独特艺术效果。
以新圣阿波利纳教堂为例,新圣阿波利纳教堂始建于530年,在这个外观简朴,看似普通的方形平面内却拥有着众多东方元素:爱琴海的多边形半圆室、君士坦丁堡的柱头,叙利亚的拱形砖带……但在教堂艺术效果的营造上,恐怕没有任何手段能与豪华的马赛克装饰相媲美。
教堂本身拥有十分高大宽广的本堂,这就为镶嵌画色彩弥散、融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拉韦纳人利用分布均匀的细小扇窗将外部光线巧妙地引入到两侧的拱廊上,他们用彩色玻璃、石子、瓷片在上方高低错落地描绘出一幅由金绿色花草交织下的梦幻般场景:26名身着耀白色长袍的男圣徒与22名身着降红色镶花裙裾的女圣徒,他们头戴金光,手拿七彩圣物,井然有序的向半圆室方向庄严前行。这种源
自埃及的线性构图与上排用于叙事的埃步莱玛工艺嵌板形成了鲜明的动静对比。队列尽头是4位天使保护下的圣母与基督,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灰白、蓝色、绿色、金色……混合成一种富丽堂皇、色彩耀动的特殊视觉效果。不难看出在人物造型上,它们继承了希腊的短缩法与衣褶法,但由于基督教“以清楚为重”的思想,所以在整体刻画上就更加突出埃及的叙事思想与波斯的精神感悟。这是教义的需求、权利的象征,它意在启发教徒,同时也是人类对于超自然的另外一个世界的反映。
(4) 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穹窿顶”又称穹顶、圆顶,一般是指在屋顶上方搭建的一种半球体空间。这种技术最早源于新石器时代的西亚,后通过小亚细亚扩散到爱琴海地区。进入中世纪后,受基督“创造论”的影响,穹顶转化为宣扬宗教信念与真理的戏剧化工具,成为拜占庭建筑风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圣索菲亚大教堂为例,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查士丁尼时期建造的,是著名的“政教合一”建筑,其完美的构图设计标志着拜占庭建筑结构的标准和文化鼎盛时代的到来。
圣索菲亚一词在希腊语中译为“上帝的智慧”,这种智慧就蕴藏于离地15米、直径32.6米的巨大穹顶中。早在古希腊时期,托勒密就提出了以水晶球为核心的地心说,这一学说改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社会意识形态,并深刻的体现在罗马万神庙的穹顶设计中:圆顶象征着水晶球,它所覆盖的大地象征着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当人们站在穹顶下方时,这种独一无二的枢纽地位便得到了极致的体现。君士坦丁时期,基督教获得官方地位,拥有了建造官派建筑的权利,他们将穹顶的“地心说”转化为基督“创造论”,内部赋以华丽的基督像,并将其奉为最高信条。到了查士丁尼时期,刚刚平定尼卡叛乱的查士丁尼一世,决定建造一个巨大的穹顶,因为按照基督教义,君主是人间最伟大人物,是上帝在人间的化身,他有权拥有整个“宇宙”来炫耀帝王的功绩与伟大。所以圣索菲亚不仅是宗教发展的功能上需求更是查士丁尼个人的英雄丰碑。
为了建造这样一个穹顶,安提米奥斯与伊西多鲁斯将波斯萨珊王朝时期的对角斜拱技术改为帆拱,并通过用于加固圆顶的40个肋,将推力均匀的分布到帆拱上。帆拱下方是逐一递减的半穹顶和扶垛,它们再将力量集中于四个拱券下方的柱墩上,这样就无需连续的承重墙,圆顶可以建的更高更大,下方空间也就可以更开阔更自由,不仅满足众多教徒需要,也更加符合宗教视觉上的需求。在材料选择上,为了防火,选择了罗马时期就已流行的扁平砖块,这种砖极其轻薄,比木材更加方便搭建结构。为了节省材料,减轻重量,他们将砖横向排列而非纵向,又由于罗马混凝土技术被人遗忘,君士坦丁堡人为了提高效率便改用砂浆浇筑缝隙。
1453年,由于奥斯曼人的占领,圣索菲亚被改为清真寺,它的四角建起了四座叫拜塔,穹顶内部原有的壁画也被覆盖成古兰经的内容:“真主是天上人间的圣光”,这是宗教权利之间的斗争,而这一占领直到1935年才被土耳其政府终结,正式改为阿亚索菲拉博物馆。
(5) 本章小结
通过选取拜占庭时期典型的建筑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拜占庭时期的建筑屋顶造型普遍为穹窿顶,并强调穹顶在整体建筑上的视觉中心地位。由于宗教仪式需求,砖拱技术的发展,教堂内部则体现出集中式的构造。从装饰和色彩上看,拜占庭镶嵌画将西方写实主义与东方精神艺术相结合,并通过马赛克的反光将教堂内部渲染成金碧辉煌的特殊视觉效果。
三、 拜占庭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1) 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拜占庭风格中的“穹窿顶”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已不再是宗教上的“地心说”,而成为人们追求自然包容与力量的象征。
以土耳其兹密尔歌剧院为例,地处亚欧非交界处的伊兹密尔正在筹划着它的城市作品——伊兹密尔歌剧院。Nuvist建筑事务所设计了一个以都市的为主题的艺术穹顶,名为艺术前厅。它以极度夸张的手段将拜占庭式穹顶变形,重塑为流线式穹顶,来突显地区之间的交流,城市之间的变化。
以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为例,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位于多哈海滨大道的人工岛上,它构思精巧,一半建在海上,一半建在陆上,它的设计师就是91岁高龄的贝聿铭。博物馆占地约为4万多平方米,由白色的石灰石组合而成。建筑上方的“穹顶”来源于拜占庭建筑风格,这种设计不仅创造了整体建筑的视觉中心,而且也成为沟通内部空间的重要桥梁。贝聿铭称这个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将是他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
(2) 对现代服饰设计的影响
拜占庭镶嵌画的图案与色彩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处处体现。这种服饰复古、高贵,深受年轻女士的青睐。
以香奈儿2011高级手工艺时装系列为例,早在上世纪20年代,香奈儿女士就曾以拜占庭艺术作为灵感推出服饰珠宝系列。2011早秋,设计师卡尔·拉格菲尔德再次利用拜占庭文化中最著名的镶嵌艺术,以拜占庭珠宝系列再现东罗马帝国时期提奥多拉皇后的风采。这些由贵金属和绚丽宝石搭配而成的首饰,在灯光的照射下,凸显出奢华迷人的贵族色彩。由镂空与镶嵌技艺雕琢出的繁复花纹,在黄色的表面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明暗效果。这是传统的继承于发展,它意味着拜占庭艺术的魅力在高超的手
以Dolce&Gabbana2013秋冬系列为例,Dolce&Gabbana 2013秋冬系列依然是西西里主题,这些服饰在造型和装饰上大量采用了拜占庭镶嵌画风格,并将缤纷的色彩统一于一个总体的意境中:神圣、高贵、富有。而在珠宝的设计上,与香奈儿重视镂空与镶嵌技艺不同,Dolce&Gabbana更加强调镶贴艺术,追求多变的装饰性,善于利用彩色玻璃管和金色背景来创造出光色耀动的特殊视觉效果。这一系列将马赛克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其他行业的珠宝设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马赛克作为拜占庭风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也产生深远的影响。设计师可以利用马赛克来进行室内装饰,也可以利用马赛克的小巧精致来尝试新的拼贴创作。
①以马赛克瓷砖为例
在现代,马赛克更多的是属于瓷砖的一种,它是一种特殊的砖,一般由数十个小方格组成。它小巧玲珑、色彩斑斓、防水性好、防滑性好、不易腐蚀,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室内外装饰设计中,再加上马赛克瓷砖光泽度高、反光效果好,即使是再小的空间也能使其显得宽敞、明亮。
②以美国联邦?大厦?马赛克拼贴画为例
马赛克瓷砖因其多姿多彩的形态而受到很多高端场所,时尚家庭的青睐。它们体积小、色彩丰富,因而可以进行拼贴创作,产生渐变的效果。这件位于美国辛辛那提联邦大厦中的马赛克拼贴作品《Space For All SpeciesMural, USA》创作于1964年 。它由两幅18*10.5英尺的壁画组成,共绘制了超过100种生活在北美的动物。这些独特的形状与色彩,顿时使沉闷的室内变的生动有趣。
四、结语
拜占庭位于爱琴海地区,是一个陆地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国家。由于长期的宗教统治和周围国家文化的引入,拜占庭文明得以建立,因此拜占庭文明受到自然,经济,政治和宗教条件的强烈影响,并将这些因素纳入拜占庭的建筑设计和设计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形成与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它们使整座建筑更宽广,同时也具有优雅的细微差别。拜占庭人在对待建筑的每个细节时都将材料和技术发挥到了极致,每个结构都蕴含着智慧和想象力。拜占庭建筑风格的最大特点是其宗教精神艺术,受到东方世界的影响,他们更加注重可以激发灵魂的装饰和结构。因此,从希腊时代开始,拜占庭人就逐渐放弃了追求真美的追求。
拜占庭的灭亡并没有阻碍其艺术的传播和影响,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拜占庭风格的作品,这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传统艺术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英国.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06.
[2]王瑞珠.世界建筑史·拜占庭卷[M].中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8.
[3]徐庆平.人性与神性·西方美术的历程[M].中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12.
[4]乔治·托内奇.西方中世纪艺术史[M].英国.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06.
[5]托马斯·F·马太.拜占庭艺术[M].美国.中国工业工业出版社.2004-10.
[6]梅其君.从托勒密的地心说看科学史上的错误理论[N].中国.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1-04.
[7]梅颖莹.拜占庭镶嵌画初探[N].中国.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1-04.
[8]江彤.拜占庭建筑—中世纪东西方文明的结合体.艺术研究.2007第2期:P20~21.
[9]赵克仁.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艺术与宗教功能.世界宗教文化.2007第2期P26~29.
[10]刘志强.拜占庭神圣的智慧:圣索菲亚教堂.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第11期:P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