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激趣 探寻画纸上的艺术——探究中班幼儿美术活动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琚咏梅
[导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快乐。
        琚咏梅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育才幼儿园  324200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达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于适时、适当的指导。中班幼儿正处从象征期到图式期的过渡阶段,他们喜欢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自己想要表达的绘画的内容。结合中班孩子年龄特点,如何帮助孩子提高绘画能力,感受和欣赏、表现和创造值得我们一线幼儿教师思考。
        关键词:中班幼儿 美术 策略
        一、创设条件,营造氛围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美需要我们用眼、用心去发现和体会。因此我们积极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充分调动孩子的感官,进行全方位的刺激,激发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欲望。
        (一)让孩子在感受美的环境中熏陶,每学期开学我们都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环境创设预先设定好主题。例如:班级内环境布置是以绿色系为主,通过创设让孩子感受绿色和谐、舒心的美;或是以“中国戏曲风”为系列的,老师收集戏剧人物、服装等等,让孩子感受到色彩变化、颜色对比的美。
        (二)根据主题活动进行主题环境创设,例如“春天来了”主题环境创设,教师收集关于春天里美丽的图片,柳树发芽、桃花盛开的美丽春景。利用餐后的户外活动时间,结合季节变化观察自己身边的景色,发现大自然中的美。
        二、区域活动,激发兴趣
        (一)材料丰富性
        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条件,根据幼儿的兴趣、活动参与情况、认识发展水平等方面有目的的投放材料,并给幼儿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
        镜头:幼儿穿好罩衣,手拿各种大大小小的刷子,准备开始为各种大大小小的纸箱涂上颜色,幼儿忙碌着身影乐在其中,时不时有幼儿告诉我,“老师看看我给箱子涂上了绿色的衣服,我给箱子涂上黄色的衣服。”涂上颜色晾干后,幼儿用勾线笔、油画棒、棉签等工具在上面添画上不同的图案。有的幼儿在绿色的箱子上画出长长短短不规则的线说:“下雨了,小雨点落到草地上”有的幼儿在黄色的箱子上画出不规则大大小小的像圆圈说是:“大大的梨、圆圆的气球”画出一圈一圈的线说是:“小乌龟或是甜甜的棒棒糖”等等。
        (二)材料多样化
        在美工区内投放的材料,使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使用情况以及教师的引导,让幼儿感受到材料使用的多样化。
        例:“秋叶飘飘”结合主题根据主题内容,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树叶、油画棒、颜料、纸、笔等等。
        镜头:第一次:美丽的树叶画,和幼儿一起探讨你会怎么玩树叶。幼儿自主探索使用树叶进行绘画,有的幼儿把树叶直接放在纸上将树叶的轮廓用笔画在纸上,看树叶的叶脉并将叶脉画在纸上。有的幼儿则把树叶放在纸的下面用油画棒在纸上进行拓印画。
        第二次:美丽的树叶画,幼儿使用画笔将颜料涂在叶子上,使叶子变的五彩斑斓。或是叶子直接放在颜料里把整片叶子染色拓印在纸上,成功后激动的告诉我,彩色的叶子画完了。


        (三)材料趣味性
        有趣的材料更能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除了在常规中一些使用的绘画工具,我们也给孩子提供一些新异的绘画材料,或是一些废旧物品的再利用。例如:提供湿拓画的工具、神奇魔力珠、废旧的泡沫包装纸等等。
        镜头:幼儿自己动手在拓印盘子里倒入不同颜色的颜料,用牙签在盘子里轻轻搅拌使各种颜色相互融合。再将纸放入盘子中轻轻摇动盘子后,把纸从盘子里拿起,美丽的湿拓画就完成了,幼儿感受新奇绘画的同时也感受到操作的过程中不同颜色碰撞在一起的美,形成初步的审美能力。
        镜头:神奇魔力珠幼儿们百玩不厌,需要幼儿用耐心和细心把一粒粒的小珠子拼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在拼画的过中幼儿需要关注色彩搭配、形状搭配,当幼儿经过努力后呈现完整的作品。
        三、多种形式,快乐绘画
        儿童生而具有美术活动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他们进行美术创作的内在动力,在美术活动中,他们将自己所感受到客观进行思考加以通过操作,用美术的语言表达出来。
        镜头:最近发现班级幼儿对宫西达也的霸王龙系列丛书特别的感情兴趣,正好抓住幼儿这一热点开展美术活动《寻找恐龙》幼儿们一个个兴奋的说:“我知道马门溪龙它的脖子很长,是最长脖颈的恐龙。”“我知道甲龙,它的背上有一块块突起的盔甲可以保护自己。”“我知道三角龙,它的头上长着三个角。”幼儿都兴趣安然的说着自己认识的、喜欢的恐龙。在绘画恐龙的过程中根据自己说的,将恐龙的特征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当前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基本上是已经摆脱范画——讲解示范——临摹的程式化教学,教师都知道用各种形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而美术活动也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相互融合、相互支持。
        四、欣赏作品,积累经验
        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创造力。”中班幼儿他们喜欢用线条描绘物体的轮廓,对颜色也已经日趋精细和完善。也正是孩子年龄特点,绘画由象征期渐渐地过渡到图式期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欣赏他人绘画作品等形式感知美术作品的美。
        (一)同伴之间促成长,观察发现同伴在绘画过程中的艺术表现。例如《美丽的叶脉》孩子对叶脉进行观察,感受叶脉纹理的美丽。知道在绘画叶脉的过程中由粗渐渐到细,相互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将叶脉画清晰。孩子们相互讨论是怎么画出来的,每个孩子表现得不一样,但可以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去尝试。
        (二)名师名画有提高,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形式作品,提高幼儿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名画作品表现手法多样,可让幼儿领略到各种技法的艺术效果,名画作品内容丰富,可扩大幼儿视野,使他们形象地接触到一个个陌生而有趣的广阔领域。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绘画不仅仅是技能上的习得,更要关注幼儿绘画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过程体验,最重要的是关注艺术创造中幼儿的思维过程、艺术形式、语言使用过程,以及对美术工具和材料探索的过程。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每的种子,引导幼儿学会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儿童与艺术 》[M]2008湖南美术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2002.4江苏教育出版社
        3.《儿童自主性绘画教育 》[M] 2009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M]2013.3人民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