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峤
夷陵区直属机关幼儿园 443100
摘要:儿童日常生活教育是指导或规范儿童日常生活的教育活动。它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儿童德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教师要重视儿童的养成教育,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日常生活的教育,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健康成长。本文阐述了如何加强幼儿日常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幼儿教育的更好发展。
关键字:生活常规管理的重要性;习惯养成的策略;
前言: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尽早开始,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小班阶段是对孩子进行生活常规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年龄小,基本上在两三岁时,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育的最低阶段。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生活的日常管理,正确引导和规范儿童的生活习惯,为今后儿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班幼儿常规管理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容易模仿,可塑性强。因此,在这个时期很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此时养成良好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教育家所说:“人的行为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些习惯大多是人们在童年时期养成的。因此,我们应特别注意儿童时期习惯的培养。但是习惯是不统一的。有好习惯和坏习惯;如果你有一个好习惯,你会得到一生的祝福。如果你有一个坏习惯,你一辈子都会累的。”同时,良好的习惯是孩子健康人格的基础。健全的人格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
二、小班幼儿的常规管理及习惯养成的策略
(一)营造心理情境
幼儿期是情绪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小班教师,要充分挖掘艺术活动中的情感教育因素,营造适合孩子学习的心理情境,使孩子的心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影响和感染,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并付诸行动;同时,从态度和情感出发,通过艺术活动中的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情感,达到德美结合、教育与娱乐结合的美好境界。比如教师可以组织歌舞表演“世上只有妈妈好”,通过孩子们轻柔优美的旋律为活动增添无穷的魅力。有的孩子为母亲端茶、搬凳子、亲吻母亲,生动地展现了母子亲昵的美好情境,自然激发了他们爱母亲的情感,通过这次活动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魅力。可见,美与德是孪生兄弟。他们以美引领美德,以美施教,使儿童在音乐、艺术、舞蹈等美的影响下实现道德的熏陶,帮助儿童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质行为。
(二)巧用绘本建立常规
绘本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其内容简单易懂,有利于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启迪孩子的心灵。而且,绘本通俗易懂,能培养孩子在学习中的情操,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善于将绘本与幼儿常规教育相结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幼儿园老师在教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时,可以让孩子看绘本,让孩子更容易记住洗手要点。绘本能够把文字和图像相结合,让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方便幼儿进行理解。
通过绘本,孩子们了解到洗手需要卷起袖子,弄湿双手,然后用肥皂搓洗,最后洗完后用毛巾擦干净,通过阅读绘本规范了幼儿洗手习惯,锻炼了幼儿阅读图文的能力,也使他们平时更加注重个人卫生。
(三)环境图标理解常规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我们的老师不自觉地扮演着领导者和控制者的角色。我们总是为孩子们制定严格的规定。我们总是以孩子的安全问题为借口,每天不停地问:不能这样,不行,不允许这样,一定要这样。一旦孩子们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我们就会对他们大喊大叫,甚至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们,这会给孩子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创伤。甚对一些教师来说,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课堂例行公事上,不仅会导致孩子对例行公事和老师的反感,导致逆反心理,还会减少教学活动。虽然日常训练对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但对一些活跃的孩子来说,这就像一场噩梦。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些图标来代替这种不好的方式,为孩子们细化规则,让孩子们能够自觉、快乐地接受规则的要求。例如:我们每天都要走很多次楼梯,而且我们总是在楼梯上遇到其他班的孩子,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孩子上下楼梯靠右的意识。此时,我们的图标就能发挥作用。我们可以用楼梯的右边贴上小脚印图案来引导孩子们上下楼梯。这样,孩子们就会沿着脚印图案一步一步地走,不会离开队伍。这样,就是一这样个很简单的图标,可以轻松的把孩子的视觉和动作联系在一起,养成上下楼梯的好习惯。这样减少了老师的反复提醒,增强了孩子的自律能力。
(四)材料图标暗示规则
在幼儿园,在进行教学活动和游戏之前,教师总是要现制定游戏规则,并引导孩子们遵守游戏规则。但在游戏中,这样的限制规则却被孩子们遗忘了。但有了图标的视觉提醒,孩子们对规则的遵守程度会大相径庭。比如孩子们最喜欢的室内区域游戏,有时候我们会开一个新的区域游戏,每个孩子都想玩这个新游戏,所以他们会无视老师的提醒和提醒,一哄而上,出现拥挤和竞争的现象。最后,每个人都会因为太拥挤和玩具分割不够而发生争执,最后老师不得不关闭这个区域的游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会自律,所以我们用图标让孩子们清楚地了解游戏规则。比如我们用无纺布和剪刀剪出相应数量的孩子,贴在区域外的屏幕上,让孩子们清楚地看到该区域的游戏能容纳多少个孩子。我们也会在屏幕上贴上这个区域的logo,比如艺术区贴剪刀,科学探索区贴问号,阅读区贴安静logo等等,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图标引导,孩子们可以在每个地区的游戏中按照图标的规则进行游戏。一旦孩子违反了规则,老师可以减少的批评,但要让孩子看着规则上的图标来反省自己。这样,区域性活动的惯例逐渐形成,孩子的自律意识也逐渐形成。
(五)角色暗示养成常规
暗示是激励教育法的一种手段。我们合理地运用积极的暗示,使儿童自然而然地接受关于常规方面的教育,充分发挥儿童在受教育中的主动性。 通过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幼儿代入其中,通过角色身份发挥暗示规则的效果。例如:可以让幼儿扮演过马路的行人,通过行人的身份,让幼儿能够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常规。
总结:
儿童生活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儿童的日常教育中,教师应熟练运用绘本、设置图标和角色提示,使儿童愿意遵守规则,通过多种方式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健康全面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丁楠. 浅谈小班幼儿常规管理及习惯养成[J]. 新课程(综合版), 2018(1).
[2]赵玲. 幼儿园生活常规活动的价值与开展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 2017(0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