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欢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中心幼儿园 523960
【内容摘要】“一课三研”,是指以教研组为单位,组内教师根据需要选择相应领域的某一内容,大家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后,由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时间的研究活动。这是一种基于实践反思的研讨式活动。在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且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所取得的教学效果,通过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活动目标的价值取向等等,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教师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加强教研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了教师自主地发展。
【关键词】一课三研 反思 收获
《纲要》强调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园教育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评价的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和合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等等理念,为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角色与任务都提出更高的、新的要求。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对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要求最终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即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期待。
“一课三研”活动是指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活动内容(主要指幼儿园的学习活动),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它是一种基于实践反思的研讨式活动。今年我们教研组把“一课三研”活动作为园本培训中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的途径和方法,以绘本阅读特色课程开展“一课三研”活动作为本学期的重点,教师展示公开观摩活动开展的多次试教活动,目的是使教学活动设计更为优化,以达到更有效、更好的教学效果,对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就谈谈我的收获:
一、在活动设计中获得收获
《纲要》中将教育内容分成了五大领域:健康、科学、社会、语言和艺术,每个领域中规定了目标、教育要求和指导要点,但这些只是一般概括性的。《纲要》中也强调了选材即要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灵活地执行。老师们结合《纲要》和我园的园本特色课程,根据本班幼儿近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水平,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内容。老师有的各自选定教育内容,有的选取同一个绘本进行集体商定,通过讨论、分析,挖掘绘本中存在的教育价值。对于新的年轻老师,更是不容错过的学习机会。
例如小班绘本《肥皂泡泡》,通过观看丰富的画面,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教育价值:在健康领域中,我们结合绘本里小猪玩耍后身上脏脏的,问“小朋友,你喜欢小猪吗?”大家都会回答不喜欢,为什么呢?从而教育孩子从小讲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科学领域中,利用绘本画面中五彩斑斓、大大小小的泡泡为探索欲望,让孩子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总结、在操作、再总结达到教育活动的目标。在社会领域中,你会发现绘本中出现多种小动物,培养孩子之间的友爱之情。在语言领域中,我们会通过设想、提问、观察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让孩子说出表达出自己看到的。在艺术领域中,老师通过歌唱活动、音乐律动、绘画等多种方式,让孩子在艺术的熏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在听课时获得收获?
在听课之前发给每位听课老师一份活动教案,授课老师会对活动进行简单的说课,让听课老师也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教学活动目标、过程,抓住活动的重难点,理清思路,听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例如一节课后要及时地进行反思、总结,深入地思考归纳活动中的优缺点,真正地消化、吸收别人的优秀经验,同样也要思考如何改进别人的不足之处。
如在大班的辩论赛《晴天好还是雨天好》活动中,一开始,教师会结合绘本的内容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并说明喜欢的原因,再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正反两方的辩论活动,在活动中,无论是孩子,还是授课老师,或是现场的每一位观众,你都会不同层次地有所收获。辩论赛虽然在幼儿园里老师们都接触得较少,但通过说课、听课,我们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新的教育方法和经验。
三、在点评中获得收获?
“一课三研”看似只是一个教师的展示活动,可是事实上,在每一个活动的背后都凝聚了许多教师的智慧和汗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每月在教研组会议上我们都会围绕绘本主题内容,对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仔细推敲、反复斟酌、做到精益求精,最后才形成了我们认为最完美的一个教案。
例如在中班的绘本《小绵羊生气了》教学活动中,老师只是引导者,不断地根据引导孩子观察画面的内容,请孩子观察、猜测、并说一说,演一演。一起讨论:“怎样才能缓解自己生气的情绪呢?”在活动中教们觉得对于全体幼儿来说,要能够用完整、较连贯的语言说出解决的办法来这个要求也许有点高。活动结束后,老师们会认为,怎样去引导才会更适合,才会让孩子懂得更多。我们可以出示一些图片来引导孩子说出解决生气情绪的办法,如告诉大人、听听音乐、做做运动等等。在“一课三研”活动中,其实我们所有的教师都要考虑“如果我来组织,准备怎样做?”“我为什么要这样组织?”在观摩活动时,要思考“活动中有什么好的经验,为什么?”“有什么不妥之处,为什么?”“有哪些更好的方法,为什么?”教师们在活动过程中,时刻关注幼儿的发展,时刻问自己“为什么?”。
活动后的点评,也是“一课三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通过点评这个环节,不但指出了活动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教我们如何上好一节课,也帮助我们发现了自己不曾注意到的地方,随时发现幼儿的新创意、新问题,灵活调整课堂教学。
四、在反思中获得收获
活动后,教师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首先,授课的教师就自己组织的活动思路、活动流程以及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有时候是否高估了幼儿的经验和能力?我们评课教师会从不同的角度畅所欲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其他听课教师也对本次活动作了相应的点评。大家都认为通过实实在在的“一课三研”不仅使教研活动赋予了新的意义;而且架起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激发了教师对研课的兴趣;同时“一课三研”为我们搭建了互动、展示的平台,为教师之间的互动、伙伴式的合作、切磋教学技能等提供了环境。其实,在我们身边每一个事物都会蕴含着很多的教育价值,只有多观察、多思考、多沟通、多反思,你才会发现更多内涵。
“一课三研”的教研过程,真正提高了我园教研活动的质量,使教研活动“研”的氛围日趋浓厚。更重要的是,教师们通过研讨的一层深入一层的反思,不断解读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分享了许多有效的教育策略,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正在“一课三研”的过程中逐步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钱芬:《“一课三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幼儿教育》2004地第9期
[2]冯晓霞 毛允燕:《反思教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学前教育》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