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玉兰
羊木镇幼儿园,四川广元 628015
摘要:作为农业大国,乡镇幼儿园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大军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期,幼儿的智力和形象思维快速发展,同时,幼儿期是幼儿大脑发育的高峰期。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幼儿发现活动中的材料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结合游戏,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使得数学教学的抽象性具化到实际材料上,培养幼儿的概括能力,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的生成。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地位可见一斑。以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切入点,将游戏带入农村幼儿园的数学教学过程,引导幼儿模仿和想象,有利于推动农村地区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农村学龄前幼儿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数学游戏 园本课程
一、数学游戏的重要性
(一)新型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尤其是年龄小的幼儿,交往活动是在游戏中开始的,可以说游戏是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儿童一方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态度,同时要理解他人的意愿、主张和态度,并作出回应,这种交往就出现在竞争与合作性的运动游戏中。数学游戏以数学知识为基本内容,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推动农村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从娃娃抓起,推行关注人、发展人的新型现代教育理念。
(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想象和模仿,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游戏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数学游戏是数学教学的得力手段。打造数学课堂游戏区域,转换掉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阶段的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符合幼儿需求的、幼儿喜闻乐见的数学游戏,通过一些有利于扩展学龄前幼儿思维游戏,有利于学龄前的幼儿更好的掌握基础的数字,以及数字与数字的关系。因此,数学游戏对于全面发展幼儿的身心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幼儿数学教学的需要
幼儿受年龄及心理情况的影响,通常表现为好奇、易动、精神不易集中等现象,学习知识的意识少,爱玩的意识多。因此,缺乏趣味的常规数学教学很难为幼儿所接受,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植入数学游戏,或者教学的内容以数学游戏的形式进行展现,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还能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思考,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数学游戏的选择:
(一)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状况
幼儿的身心特点主要表现为活泼好动、配合性较强、尚未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依赖性强、精神不易集中等特点。因此游戏教材必须附合幼儿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生理、心理等特点,富有乐趣,易于学生接受,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思考可以完成。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游戏选择应该基于幼儿的思维特点,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明确,符合幼儿当下的认知状况,操作应该简单易行,活泼自然,同时富有竞争性,充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学习兴趣和锻炼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二)与数学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选择数学游戏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应和幼儿数学教学目标、任务紧密结合,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自行设计和创编的游戏,并且在课前经过实验以后再正式采用。
同时应注意控制好游戏内容本身的负荷量。教师在选择游戏教材时,不能单纯从学生的兴趣来考虑,还应注意数学教学任务能否完成。除此之外,在选择游戏教材时还应考虑气候、场地、环境等各方面因素。
(三)贴合农村幼儿园教学实际
在设计数学游戏时,幼儿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幼儿园的教学环境与现状,积极采用本土资源来扩充数学游戏素材,积极寻找适合学龄前幼儿认知发展阶段的课堂游戏。幼儿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农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合理利用农村乡土民间游戏资源, 结合幼儿园数学游戏开展的实际情况,开发农村幼儿园数学游戏园本课程。
三、实施数学游戏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趣味性是游戏的本质特征之一,如果没有趣味性,也就不能吸引学生。数学游戏的特殊功能就是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思维的锻炼、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发展。坚持以教育目的任务为准则,把游戏作为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一种积极的育人手段,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既得到身体锻炼,又得到良好的品质教育。
同时,游戏的名称与目的、组织方法与管理、比赛规则与奖励制度等,都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自觉、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并从中接受教育,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竞争性与安全性相结合
游戏教学的趣味性,主要来源于竞争.根据幼儿生理、心理的需要,教师在组织游戏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游戏的竞争因素,以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
但是由于有一部分游戏存在安全隐患,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容易忽视安全因素,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求幼儿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身心特点、游戏内容、组织方式、场地器材等因素,制定好得力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数学游戏的成功进行,做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最根本的目的。
(三)真实性与鼓动性相结合
游戏结束时的评判工作是游戏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幼儿对游戏活动的结果,特别是胜负的评定极为重视,不当的评定结果不仅会挫伤幼儿以后参加游戏活动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对老师的信任度产生怀疑。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根据规则要求对游戏的胜负结果,实事求是地作出明确的、公正的评判。同时,启发幼儿把在课堂数学游戏中得到的收获,渗透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努力学习,勤奋向上,争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四、结语
数学游戏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幼儿教师积极认识自身不足,努力学习教育发展先进地区的教学理念,在数学游戏中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竞争性与安全性相结合、真实性与鼓动性相结合,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共同打造适合农村幼儿园的数学游戏活动。
参考文献:
[1]麦久等. 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潘绍伟,于可红. 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张小京,孙立平.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要注意“四个结合”[J].科教文汇,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