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玉
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学 363000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培育高素质、全能型的优质人才,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表面化分组实验,着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就要将合作学习方法实现灵活有效的运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引言:将合作学习有效应用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改革步伐。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需要教师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与思考,并探索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充分发挥合作教学的价值与优势。
1. 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在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摸索有显著成效的方式方法。而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在新的形势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中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而通过合作学习的开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踊跃参与实验探究。并在相互合作、学习、帮扶中提高自身的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创新创造力,高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第二,新课改指出,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为使每一位学生获得较大的进步与成功,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发言、探究的机会。此外,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位学生既是彼此的合作者,也是彼此的监督者,能够营造浓郁的课堂氛围,将更多不可能变为无限可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1 结合差异,划分小组
由于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必须要重视小组成员的划分。只有科学合理展开分组,才能保障学和教的效率与质量,促进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首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尊重学生差异,并以此合理划分小组成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深入全面了解学生。包括兴趣、能力、交际、习惯等,然后建立个性化档案。接下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组的划分。每一小组成员的人数,需要控制在六人左右,并且不能有太大差异。如每一小组,既要有优等生,也要有中等生、后进生,这样才能在相互带领下取长补短,在合作学习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提升[1]。其次,采用自由举荐的方式,来选取小组长。然后由教师与学生沟通并进行适当的调整,组长的选择尽量由优等生与中等生担任,才能起到良好的带头引导作用。接下来进行组员的合理分工,比如实验各环节操作、过程记录、成果汇报等等,都要由不同的组员担任。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一方面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另一方面又能高效完成实验探究任务,让每个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都取得显著收获。最后,在小组划分之后,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定期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每一层次的学生,合理划分到小组中,才能在实验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
2.2 创新方法,展开探究
现阶段,合作学习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为主,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意识,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较低。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合理的引入合作学习,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来助力实验探究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比如多媒体设备(含传感器)、微课、投影仪等,将抽象复杂的知识,以图文结合、动静结合、声乐结合的方式,直观形象的展现与演示。在形象直观的演示下,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对要探究的实验,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促使学生积极展开合作探究[2]。其次,质疑是引发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有效动力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由教师提出质疑,引发学生思考、探究。也可以将学习主体归还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质疑,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探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指导与点拨,带领学生快速掌握实验的核心内容,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最后,真实、趣味、多元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投入真挚的情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享受物理实验的探究与操作。比如生活情境,就是将物理实验与实际生活结合,让学生明确实验的方向与目标,能够善于运用生活素材,来制作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过程,挖掘更多的物理知识。此外,还可以创设游戏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等,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快乐学习,并且发散学生的创新与逻辑思维,保障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引入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如:电动车、吹风机、风扇等视频,接下来提出问题,以上事物,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并且会用到的东西。那么这些东西的驱动部分是什么呢?其原理是什么呢?接下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探究,来展开物理知识的探究与思考。
2.3 汇报成果,总结评价
在实验探究结束后,还需要及时汇报成果,再次展开探究分析,进而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对物理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首先,实验结束后由小组举荐一位成员,进行成果汇报。汇报内容包括: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实验过程、运用的理论知识等,在所有小组汇报结束后,由教师进行重点的整理。接下来鼓励其他小组,来补充与完善观点,或者展开再次互动交流,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高效[3]。其次,教师要针对每一小组的汇报成果,作出适当的总结评价。尽量从多个方面,如实验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实验结果等,并对学生的汇报进行鼓励、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对于错误的结论,需要教师及时指导与纠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思维,掌握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整个实验过程,还需要做好总结记录,进行整体回顾。并调整教学计划、内容与方法,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例如在《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并为学生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小灯泡、电动机、电流表、磁铁、导线与开关等,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且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展开实验探究。在实验结束后,在每一小组中,选派一名成员进行成果汇报。如:感性电流的大小、方向,与导线切割的速度大小、方向有关。接下来请其他小组,来补充完善,并由教师记录评价。最后再次提出问题,如电磁感应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交流探究中巩固知识,拓宽知识面,强化学习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改进实验器材或实验电路,以达到实验创新与改进的目的,也能实现减小实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目标,为高中输送具有创新思维的优秀生源。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价值,以及运用策略,展开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希望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与依据。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结合差异,划分小组;创新方法,展开探究;汇报成果,评价总结等,实现合作学习法的高效灵活运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静.浅谈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大观周刊,2020,(10):334.
[2]翟从兵.合作学习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情感读本,2020,(15):84.
[3]邓生永.浅议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文渊(高中版),2019,(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