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陈春旺
[导读] 教育的真正目的一方面是立德树人,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陈春旺
        纳雍县锅圈岩苗族彝族乡明星小学  553311
        摘要:教育的真正目的一方面是立德树人,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目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材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安排都在逐渐向立德树人和培养学习能力两方面靠拢,这对今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教材改革中,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增加了专项化的解决问题的内容,这些新增内容加强了小学数学的实用性,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接受度更高。今天,笔者将结合在苏教版小学数学相关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该专题的分析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是每个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都需牢记的一点。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是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教师在授课时要坚持主体性原则,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畅所欲言。
        (二)内化性原则
        学生要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要将老师课上讲的知识内化运用,使知识的输入达到最高效益,同时还要总结解题方法,收集例题,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与思维方式,方便以后的学习。对于掌握不熟练的知识,学生需要在习题中实践并内化,逐渐积累解题策略,当再次遇到同类型题时,就会很开找到思维缺口,理出解题思路。
        (三)生成性原则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数学学习中,积累不仅体现在对解题经验的总结,还有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打破常规的解题方法,想出一种不同的甚至更为简便的思路或方法。这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夯实基础,积累经验,形成一个活络的解题思维。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育价值
        (一)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做题思维
        与过往教材不同的是,新编教材增添了大篇幅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该做法的意义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调用学习方法和调控学习过程的认知技能。当学生在解决难度较高的习题时,往往会没有思路,无从下手,而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将会帮助学生快速理出思路,找到破解方法,提高做题效率。当学生对策略性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高的程度之后,量变引起质变,任何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教师需要提高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内容的重视度,认真完成授课任务。


        (二)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虽然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限,但是他们正处于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潜力无限。在数学课上,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是否具有创造力已经成为了区分人才的重要标志。从创新概念,创造发明到创新型思维,创造力无处不在。这种创造力也体现在学生对解题思路的创新。
        三、苏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就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它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教学内容,吸引孩子们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控制教学节奏。在六年级上册用替代假设的策略解决将720毫升果汁倒满六个小杯和一个大杯的问题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具体操作过程。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一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小杯的容量是多少,让学生在脑中形成一个立体的认知。另一方面,它可以强化学生的课堂记忆。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能够适当地给予学生感官刺激,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内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一些资历较老的教师可能不太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培训活动。
        (二)打造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
        在许多小学生看来,数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需要极高的智商,普通人不容易学。其实这是一种刻板印象。而且这很容易使学生抵触数学学习,不愿主动获取知识,十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但只要人很了解这门学科,你会发现数学是一门极为接地气地学科。比如,学习认识钱币可以很好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们买东西也需要使用钱币;再比如我们学习时针分针秒针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钟表;还有排列座位、站队等问题,这一切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教学《圆柱与圆锥》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寻找生活中存在的圆柱,来引入话题。然后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圆柱模型,通过拆解模型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圆柱结构,认识圆柱的高、底面、侧面等,进而培养孩子的立体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医用上的针管也是一种圆柱体结构,然后在多媒体上展示针管中的药水逐渐往外流出去,引导学生思考药水体积与药水水位线高低的关系,从而引出圆柱的体积概念。"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它对小学生思维的锻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要着重讲解策略思维形成的方式以及对难度较高问题的思考方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再输出,从而打造一个更高校活跃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黄秀琼.低年级小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9):68-70.
        [2]仲崇恒.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转化”策略的变化[J].教学与管理,2015(20):54—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