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曹福平
[导读] 合作学习是互助式教学的宗旨,互助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相互协作,从而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曹福平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213300
        摘要:合作学习是互助式教学的宗旨,互助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相互协作,从而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互助式电动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提倡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本文将分析互助式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探究互助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互助式教学;实践探究

        互助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互助式教学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教师单方面讲述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互助式教学的概念
        教学中,通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完成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就是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改变了传统只重视教师的“教”、不重视学生“学”的教学观念,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加强了师生、生生的互动。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展互动式教学,不能刻板地根据教学计划按部就班进行教学,而要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将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和面临的问题与教师、学生进行沟通,促进师生、生生间两种形式的互动[1]。其次,教师在互动式教学中要重视互动的双向性,互助式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这一种互动形式,也要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回应,解答学生的困惑,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从而有效实现互助式教学目的。
二、互助式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互助式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内容,围绕学生设计合理的互动方案和互动环节,确保互动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提高互助式教学的效果。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决定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互动的过程就是思维碰撞的过程,通过互动交流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间的思维交流,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共同发展[2]。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互动交流,让学生相互交流看待问题的角度,共同探究问题,集思广益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宽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互助式教学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越高,课堂教学效果也越高。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互助氛围,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个体更好地融入到团队和班级的主体中,促进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互助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互助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互助环节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为了使互助式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互助环节,提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发挥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性作用,结合教材和内容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互助式教学模式[3]。
        例如,在苏教版必修一《幂函数》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幂函数的性质,教师可以开展学生互助小学小组,通过观察实际案例引出新课,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观察和交流,共同研究幂函数的性质。让学生根据图像概括出幂函数的变化规律是学生学习中难点,教师可以在互助环节设立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究幂函数的性质,并总结幂函数的一般性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互助环境,提高学生的互助热情和学习效率,强化互助式教学的效果。如教师在讲解完幂函数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课堂小结提出总结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相互交流在课堂学习中的疑问。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这一环节中,通过问题了解学生对幂函数知识的掌握情况,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创建自由、平等、轻松、活跃的互助环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二)设置互助问题极加强互助交流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已经逐渐发育成熟,但对于陌生的事物仍然存在较强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数学课堂中设计带有悬念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互助教学由于其优势深受教育者的青睐,教师要互助教学创建高效课堂,在数学课堂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互助教学效果。这要求教师要提前设计好互动方案,以学生为本设计互动模式,通过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裴炎给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导数及其应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设计科学、有趣的互动问题,如:生活中常见的易拉罐都是圆形的,当易拉罐的容积到达一定程度时,如何确保易拉罐的半径高于罐子的高度时材料最省?利用生活化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互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对学生进行互助引导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互助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开展互助教学,促进互助教学顺利开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互助引导,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如当学生学习比较的内容时,可以通过自主思考掌握知识内容,当学习重难点知识时,要主动与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在互助式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帮助,也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四、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互助式教学能够促进传统教学机械式教学模式的转变,改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的弊端,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互助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开展互助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春雷. 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 教育现代化, 2019(38):17.
[2]王海红. 互助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10):115.
[3]姜琳琳. 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 数码设计.CG WORLD, 2017, 006(014):P.249-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