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文化欣赏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苏荣玉
[导读] 在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发展运行的背景下,既往死板僵硬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学科知识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结合。
        苏荣玉
        六盘水市民族中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发展运行的背景下,既往死板僵硬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学科知识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结合。但在时代发展需求的多元化影响下,现有的教学教育改革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及老师的教学实践,教育部门在2017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首次增加了“数学文化”的教学概念。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突出的意义。因此,本文从高中数学着手,浅析数学文化教学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文化欣赏;教学实践;具体策略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试题训练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但这显然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正确认识,损耗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因此,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数学文化的概念应运而生。通过数学文化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情,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现有的教学方式上增设数学文化板块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一、数学文化概述
        一方面,高中数学文化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它是指通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力与技能的学习,从而掌握相关的文化素养,了解与数学相关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推导数学公式,将文化渗透至教学全过程。另一方面,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渗透相关的文化培养是很有必要的。第一,数学文化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公式运算中抽离出来,形成系统的思维框架,让学生以全新的视角理解数学知识;第二,数学文化的建立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属于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及做题过程中可以联系相关的数学文化背景,从而开拓解题思路;第三,数学文化的建立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灵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相关的数学概念、思维发展有清晰的认知,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效率[1]。
二、高中数学课堂实践现况分析
        首先,在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中,真正对学生感兴趣并以此为乐的学生数量是非常少的。一些学生甚至在学习过程中,觉得高中的数学没有实际作用,与生活联系不紧密,进而对数学知识缺乏激情,学习数学意志减弱。其次,受高考的影响,高中数学老师的讲课方式也基本采用“老师讲-学生练”的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的参与度低,只是将所需公式死记硬背,没有真正理解学科知识,从而觉得数学学科枯燥无味。最后,在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任务时非常紧迫的,时间紧任务重是该学科学习的真实写照。所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一些家长为了尽快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为学生报了较多的数学辅导班。但这种做法非但没有让学生的数学成绩突破瓶颈,反而使成绩无明显变化。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学生通过多样的课外辅导对学校课程已经有了内心预判,所以在校内课堂中,对老师讲的知识不感兴趣,常常“出小差”,使数学成绩没有提升。总之,在实际高中数学课堂实践中仍然存在大量问题,学生们关于“什么是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的困惑也频频发出。

所以,依据学生实际心理,解决上述问题是每个高中数学老师迫切相应解决的事。
三、运用数学文化优化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以趣味数学故事导入知识,引起学生兴趣
        好奇心是每一个个体探索新鲜知识发扬创新理念的第一步,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给学生提供与学科知识相对应的数学故事是一个很好的方式[2]。比如,在人教A版必修二关于空间平面几何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相应的数学故事导入知识,与学生进行良好有效的互动。如,老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述关于笛卡尔的故事。在学生已有知识体系中,可能只知道笛卡尔是一位哲学家,却不知道我们所学的平面几何与笛卡儿息息相关。据说在笛卡儿休息时,隐约之中观察到墙角有一个蜘蛛正在结网,通过蜘蛛结网的过程激发了他的灵感。他认为可以通过蜘蛛结的网来刻画点运动的坐标,从此解析几何学应运而生。在笛卡尔的思想过程中,数与形相互结合,点线运动与数量变化融为一体,数学发展进入到新的阶段。综上,通过这种趣味数学故事的讲解,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持久的动力,提高数学文化的运用。
(二)搭建情景数学课堂,提升数学文化知识认识
        在既往的数学课堂中,数学老师常常以自己的教学任务及要求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从而过分关注课本数学知识的运算及解答,忽视了在教学课堂中的文化渗透,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只停留了解决数学问题,解出方程公式的表面,没有直击数学本质,影响了数学文化的传承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并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老师就要利用课本知识构建数学文化课堂,搭建文化情景,让学生在此情景中真正感受数学学科带来的魅力[3]。比如,老师可以与学校相关部门联动,在广播宣传期间向学生提供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名人轶事,展示世界上关于数学研究的最次成果。此外,老师也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向学生播放相关数学资料,特别是中国数学的发展历史,让学生通过直观清晰的视频讲解了解中国数学文化历史,做好数学文化的传播者及传承者。
(三)与生活实际相关联,树立数学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抱怨最多的就是:“学了这些数学知识有什么用?”,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教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始终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比如,在人教A版必修三《算法与程序框图》、《随机抽样》、《随机事件的概率》课程学习中,老师就可依据课本知识与生活相互联结,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算法的学习与计算机的实际运用有很大的关联,只有通过完善的算法程序才能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的运行程序,进而提升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结束语
        总之,数学作为一门文化艺术,其本身的发展历程值得每一个高中学子学习并传承。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老师除了要根据教学任务及大纲要求教会学生基本知识,还要将数学文化渗透其中,让学生在数学文化中进一步感知数学,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使数学在日常生活中被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王银.热爱数学知识欣赏数学文化——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和途径[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6):7.
[2]夏俊,卢楠.让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J].高考,2021(20):120-121.
[3]宋扬.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和途径[J].智力,2021(12):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