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鸿
广东省茂名市福华小学 525000
摘要: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教育体系尤其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重视发展学生在学习之外的其他特质,是新时代下对于教育者的新要求。小学生正值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刻,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往往能决定他们的一生,因此在小学阶段便开展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帮助是巨大的。本文重点在阐明小学德育在小学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四种开展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以使得小学生们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德育;途径
前言:2017年8月17日,教育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明确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与内容,这说明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实施,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中小学的德育教育。而小学阶段作为学生的起步阶段,在这个时期受到的教育往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良好的教育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全面发展。[ 樊红琴.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践研究.教育论坛.2020年第37期.]因此,在素质教育下全面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在小学阶段,一个人的心智尚未成熟,还处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可以说一个人在这一阶段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未来的品质与人生观。因此,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 徐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2019年第24期.]
具体来说,德育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提高思想道德觉悟,培育道德精神,养成良好道德习惯,这些良好品质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过去,教育工作者们往往采取“成绩至上“的教育理念,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培养别的方面,尤其是思想道德,这会造成很不好的后果。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华文化传统美德,需要一代一代人发展传承下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其核心与道德分不开。自古便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守护高尚的道德品质而舍生取义,他们的精神传承至今。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让人们从小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让中华文化保持永久的生命力。
第二,有利于净化小学生们的思想。小学教育处在一个人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只有在启蒙阶段便开展德育教育,让小学生们树立牢固的道德意识,才能净化他们的思想。尤其是在社会诱惑越来越多的今天,德育教育是一把很好的保护伞,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 苏文花.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思考.2019年第4期.]
二、素质教育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途径
想要切实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要有科学完善的工作路径。笔者通过多方考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德育教育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的一大理念便是要激发起学生自发学习的能力与潜力,这就要求他们要对学习的内容与方式感兴趣。德育教育也是如此。小学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想要让他们对德育教育感兴趣,首先必须要求德育教育既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与他们的接受能力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有效性的目的。
[ 黄艳月.小学阶段德育有效性途径探析.现代交际.2016年11月.]
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德育教育的积极性,还要保证德育教育工作的趣味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让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多样化发展,设计出不同的模式与场景,促进学生的参与感,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开心中完成德育教育工作。
(二)渗透小学学科,潜移默化实现德育目标
除了将德育教育专门列为一项工作,还可以把它渗透进小学的各门学科中,让学生们在学习不同知识的同时便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以实现德育目标。
例如,现如今的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了将德育教育纳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当中。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便接受到了德育教育,还可以拓宽语文教学的广度,提高语文知识的深度,有助于学生们同时全面化发展。
然而,许多老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往往只教授学生片面地理解课文或仅仅要求他们对课文死记硬背,而忽视了课文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冯怡婷.基于语文教学分析小学德育教育的新思路.科学咨询.2021年第7期.]因此,想要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小学学科,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要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培养,还应在课堂上做到:第一,打破教室单一的构成,构建德育教育环境,让学生们置身在德育教育大环境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自主能动性,切实感受到德育教育;第二,注重中华文化的培养。语文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足之本,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语文,其实是为了学习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所以,基于语文教学这样的独特性,老师们不能仅要求学生们死记硬背,而应多挖掘课文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与德育教育具有密切关联,可以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德育教育。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
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教育方式与教育设备同样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在数字时代的今天,移动互联网、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占据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在小学生中也影响广泛。因此,小学德育教育也应当注重对于先进技术的使用,多利用多媒体,以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例如,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小学德育的视频影像资料,让学生在观赏的同时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还可以增加他们的参与感与投入度,可以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四)开展社会实践,升华小学德育教育成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方式应当是全方位的,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们灌输德育教育理念外,还应当走出校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将德育教育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领悟德育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们应当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举办社区德育教育活动的方式开展工作。
此外,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图书馆或者博物馆,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拓宽自己的视野,树立良好的德育理念,从而取得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冯怡婷.基于语文教学分析小学德育教育的新思路.科学咨询.2021年第7期.]
结语: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而非将成绩看作唯一指标。在小学阶段对学生们及时进行德育教育,有助于树立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与人生观,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发展。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要注意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应科学有效,顺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切实有效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黄艳月. 小学阶段德育有效性途径探析[J]. 现代交际,2016(21):206.
[2]苏文花. 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思考[J]. 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4):271-272.
[3]樊红琴. 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64.
[4]徐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32.
[5]冯怡婷. 基于语文教学分析小学德育教育的新思路[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