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孔丽平
[导读] 积极心理学是以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作为核心思想,并拓展出相关的社会制度、积极的人格以及积极的体验三方面的支撑,是完善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孔丽平
        漯河技师学院 河南 漯河 462300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以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作为核心思想,并拓展出相关的社会制度、积极的人格以及积极的体验三方面的支撑,是完善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其涵盖内容和范围涉及个体发展的多方面。将积极心理学与中职教育环境中的德育教育相结合,可以一方面实现对青少年心理学基本知识的有效传达,引导学生正视个人发展中所面对的身心问题,并进行积极的解决与突破,另一方面可以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为学生构筑更全面、更高层次的理论基础,实现对个人思想、情感的全方位提高与带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导向性控制和科学性管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中职德育;积极心理学;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之下,对各年龄阶段、学习层次的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既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心理特点,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实现对个人的正确引导。对中职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而言,对中职学生进行正向的激励引导、实现德育教育水平的提高,各中职院校的教师和领导应该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素质发展,将积极心理学概念与德育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有机结合,实现对学生个体的培养与提高。
        二、德育教育对中职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中职学生
        普遍来讲,中职院校的学生其学科知识较差而专业技能较强,在经过几年的深造和学习之后即将步入工作岗位,面对社会生活,但也由于其理论知识有待提高,对于个人的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对外界的诱惑或承受一定压力时往往选择较为激烈的应对方式,既可能对个体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也可能对他人及社会环境产生负面的作用。而在此阶段对中职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之外实现对个人道德、情感、素质的正向引导,在教学中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模拟情境的测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德才兼备的社会性人才在个人职业生涯和素质化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实现对自我的科学化管理。
        (二)有利于中职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困难,摆正学习态度
        由于中职学生的基本学科知识有限,在学习相应技术的理论知识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面对与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发展轨迹、生活环境或学习环境的不同时,无法摆正个人学习心态和成长心态,选择了冷漠、消极、抵抗的方式,既制约了个体的正向发展,也无法实现对现有困难的有效突破,但引入健康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可以让中职学生认识到个体发展中存在差异的必然性和因果性,从转变自身学习态度入手,提升专业化自信,带动个人突破生活阻碍的能动性。


        三、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策略
        (一)树立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新理念
        教育部在对中职教育内容进行指导和要求时,规定中职德育教育需囊括对于学生爱党爱国思想的教育,为社会培养遵纪守法、行为文明的专业化人才,中职院校也应该实现对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转变,以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行为习惯的提高和优化带动整体德育观念的转变和发展,并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信任和理解,从教导学生正视个人问题入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综合。
        例如,在拓展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网络知识和热点新闻,结合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实例分析过程中充分认知到对自身加强德育观念教育和积极正向心理引导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的重要意义,实现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个人成才的帮助。
        (二)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
        中职院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在进行职业技能教育中进行相关知识点和知识内容的穿插,既可以实现原有学习目标,又可以在较为实际的情境中进行温和的引导,避免学生的排斥心理和抵抗情绪,鼓励学生正面学习中的问题,在积极心理状态带动下培养坚韧的意志品格。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如电子元件设计和应用时,可以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电路构造可能带来的问题,如在工作中突然出现相应情况,个体应该进行怎样处置,在模拟的情境下实现专业技能和进取精神的正向引导,鼓励学生戒骄戒躁,用积极平稳的心态面对工作困境。
        (三)完善教育融合评价方法
        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有利于学生了解自我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化的提高,同样也应该鼓励中职学生对教师的德育课进行反向的评价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困难,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方式方法的改进和教育技能的提高。
        例如,在德育课时结束时,教师可以以问卷、测验、观察等方式实现对学生的了解和评价,也鼓励学生以书面的、电子的、口头的方式针对本节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实际应用场景等问题进行反馈,教师要正面学生给予的评价,进行客观科学的回答,与学生构建积极的交流方式,在更平等自主的环境中为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和德育教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学生有其个人在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和成长道路上的具体问题和情况,院校教师应结合实际问题,以积极心理学带动德育教育的全面化扩展和教育方式的改进,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个体在社会、家庭中的作用和角色,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和乐观进取的学习精神。
        参考文献:
        [1] 陈敏.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探究与运用[J]. 科学咨询, 2018, 000(022):111.
        [2] 龙启冲. 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6):295.
        [3] 陈鋆.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 000(032):15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