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振才
广东省吴川市海滨街道海滨小学524500
摘 要: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非常的重要,是正确建立学生的价值观以及法律意识的关键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相应的法律内容进行讲解,为学生普及法律,还应该在其中加入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是为了让学生在懂法知法的同时建立道德观念,这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德育工作;问题与对策
引言: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生开拓了视野,能够通过互联网认识到各种各样的世界,还能够通过网络打破教育的时空局限性,但是同样的信息的爆炸还让学生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内容。教师与家长应该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防止学生沉迷其中,影响身心健康以及个人成长。德育教学是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教学工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采取渗透式的教学方式,因为渗透式的教学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的在学生的意识中建立起优秀的思想品德意识。不仅利于学生建立成熟、独立且正直的人格,还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建立正确、科学的三观。这都将是陪伴学生一生的财富。
1 为什么采取渗透式教学法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生活的各个地方都充斥着大量的信息,而这些大量的信息里又充斥着多少“垃圾文字”?小学阶段的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是长时间的影响。不健康的信息到处都有,如果采用“防止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显然是不行的,因为那些垃圾无孔不入,所以学生具有自觉性以及判断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那为什么不定期进行德育课程的教学呢?这主要有两点原因,一种就是因为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阶段学生大多对世界充满好奇,不喜欢枯燥的内容,而德育的教学内容恰恰就是学生严重的“枯燥”的代名词。因此直接进行教学不能够起到理想的引导效果。而另一方面,学生容易受到长期的影响,如果是采用专门授课的方式,短短几十分钟要怎么样与长期的“浸泡”相抗衡呢?所以,长期且低调的渗透式教学更能够起到教育的效果。
渗透式教学的主要含义就是通过在日常中的行为、举动,以及教学内容中加入德育的相关元素,以非常频繁且不明显的方式令学生熟悉德育的相关内容,并且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要建立其正确的三观。在课堂中的渗透教学应该代表的是指德育的相关内容应该出现在每一节课的教学里,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学习板块。渗透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不仅避免学生难以记忆的问题,还增多了法治教学模块的教学可用时长,是非常理想的教学方式。
这主要归功于以下几点:第一,德育教学的内容通过教师的课上、课下的行为、语言渗透向学生,不仅能够在无形之中增多德育教学的时长,并且还打破了原有传统教学下的局限性,扩大了可利用的教学条件以及时间,道德意识的建立也就更加的灵活以及有效,以身作则是教师对学生最好的教育。第二,渗透式教学不依赖于课堂上的知识点,这大大降低了德育内容的枯燥性,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带领学生看一些新闻内容,并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德育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 渗透式教学的主要方式
渗透式教学的核心原则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起联系,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地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教师的长期引导以及宣传,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这代表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使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比如社会热点以及新闻联播等,教师可以在每天的课堂前为学生播放一则新闻,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引导学生正确思考,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其认为富有趣味性的内容,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内容进行讨论。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法治模块的时候通过实例进行渗透相关内容,比如一位老人跌倒在地,被路人救起,反而诬陷路人并要求赔偿,这则新闻中,老人的作法就是典型的缺少道德观念的,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普法的同时,可以对老人的这种作法提出批评,并指出路人可以改善的地方。让学生乐于助人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并且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能够沉着冷静地处理此事。
再比如,教师在针对学生网络交友事情进行阐述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交友是有利有弊的,在交友的过程中需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或者教师也可以从网络中搜寻一些以往的案件,主要的筛查条件就是新闻中包含犯罪者的口述,从犯罪者的搞笑言论中提出思考的问题,比如大力哥、“工作是不可能工作”的偷盗惯犯等,教师可以对其行为提出批评,从家庭、社会以及个人等角度,全面分析此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危害,并让学生理解其中包含的道德层面的分析,清楚认识到那样的行为有悖道德,辜负其父母与恩师的培养,不仅丧失了自由还不能尽到孝顺父母的义务。
3 结语
我国对于学生的三观建立、个人成长一直非常重视,因此对于小学中的道德教育有很高的关注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渗透是在校期间教师对学生进行的重要德育教学举措,教师们应该不断思考更好的渗透方式与内容,不断优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廖静霞.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小学版),2017,000(011):275.
[2]籍晓玲.论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制作,2016(06X期):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