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变学困生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郑玉花
[导读] 有教育者曾感叹:转变一名学困生并不亚于培育优异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并获得相应的发展。
        郑玉花
        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茨开镇牛郎当小学
        摘要:有教育者曾感叹:转变一名学困生并不亚于培育优异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并获得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同样包括学困生,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关心这部分孩子,引导他们走出困境。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成为广大教师深思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问题作了探讨,探析了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希冀对该领域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良效。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学困生;策略
        一、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探析
        1.学生自身因素
        从农村小学生的学习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存在诸多因素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如学生没有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等。由于数学思维对有效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不少教师未能帮助他们形成数学思维模式,造成学生对数学的思维逻辑性认识不足,难以深入领悟数理知识,使得他们对数学兴趣不高,甚至形成抗拒数学的心理。此外,小学生年纪小,他们玩心重,心智尚发育不全,缺乏自控力,容易把学习的时间花在玩儿上,导致成绩下降,而数学具有抽象性,且知识有较强的衔接性,不是短时间容易提升的学科,学生若没打好基础,后面的学习也会更加吃力,容易丧失学习自信心。
        2.家庭环境因素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要保证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离不开家庭的正确引导和监督。但现在农村绝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长时间不在家,很多孩子都由文化程度偏低的年老长辈陪伴,这些长辈不懂得督促和引导孩子学习。另外,不少家长由于平常工作繁忙,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有学校老师在,家长没必要操心孩子的日常学习,他们便将教育孩子的重任寄托于学校。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学业不良的因素。
        3.学校环境因素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加之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整体素质也参差不齐。这一切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因受到应试观影响,很容易出现教师只注重学优学生的现象,教师的这种作法会严重影响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不愿意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二、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困生积极主动学习
        新课改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鼓励创新思维"。通过对学困生的观察,教师可以明显地发现这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兴趣不高,他们多数人是在教师的驱使下被动学习。听课既不认真,课下也不主动向老师提问,数学学习成绩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例如:以《观察物体(一)》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课堂前,教师可准备了一只玩具小熊,让四个学困生门在前后左右不同的方位,分别观察这只小熊,并谈谈自己所看到的。小学生对玩具都很感兴趣,所以玩具熊这一观察场景立刻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们从各自的角度,真实地讲述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这样不仅能顺利导入课堂知识,还能促使学生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为他们参与下一步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随着新课改深入,它对课堂教学寄予更高期待,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经过几年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困生都有不好的学习习惯,翻开他们的课本、练习本,就会看到新出的课本刚出不到一个星期,卷角的、少页的、乱七八糟的,数学课本成了他们释放自我的"运动场"。看看他们的抽屉,大多是乱七八糟的,找东西要翻半天。那些坏习惯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消极影响。
        例如:有些学生在一年级左右就分不清楚,二年级大数还读法不会,这都与他们缺乏秩序感有很大关系。还有就是要求学生在计算时首先要仔细审题,注重解题技巧,不能抄错数字,避免算错数字。在计算完之后,仔细地核对"一步一回头",同时整个过程都要工整。每一个环节都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所以,教师要从一开始就对他们严格要求,让他们认真写字,字迹工整,作业整洁;书本不折角,书不乱写乱画;上课专心听讲,不走神,认真听课,在课下要自觉完成作业等,从而从开始的督促,到后来的强化,使学生规范自身学习行业,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这些习惯的养成不是朝夕间的事,需要教师有很大的耐心。学困生的成因多种多样,需要我们深入、持续地进行研究,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关爱和耐心。老师用的好,坚持好,教得好,不失去信心,相信学困生会越来越少。
        3.优化业务方案
        (1)激发兴趣的多样有趣的基本练习
        兴趣具有强大的学习驱动力,没有兴趣作为前提,学生将学不好数学。针对如何提升学生兴趣这一问题,教师可为学困生搜集基础强,且多样有趣的练习题,从而将知识巩固融入有趣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每次练习都像是一个丰富而有趣的故事,或者是一个生活的例子,每次练习的难度也是他所接受的,让他慢慢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学过"认识人民币"之后,教师可把自己的一些小东西贴上价格,让他自己用人民币从学具盒里买东西,然后算出要付多少钱,要找多少钱。通过这种方式,在具体的情况下,一步步的学习,让学生巩固知识。
        (2)寻找培养习惯的方法
        为了探寻科学的教学法,促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着重从如下几点做起。第一,在学新课之前,让学生开展预习,做到对新知有印象;在课上,故意把最基本的问题抛给学生,使他们获得成功的经验;对于课堂作业,引导学生注意先看题目,明确要求,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思考,让其找出方法,对不会写错的地方及时指点,对做得好的给予及时肯定。对于课外作业,教师可与家长沟通和协商,认真监督他们,或是让学困生自愿放学后在教室完成,改掉他以前开小差的坏毛病,从而保证在第一时间高效写作业,逐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3)作业批改方式的变化
        教师在作业批改时,要优化以往错题简单的打"×"方式,因为这会打击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我们可以改用画圈的方式来提示学生出错处。倘若学生有点滴进步,给他评"好"同时,教师应不吝惜奖励,留下鼓励加油的字眼,给予他们正面肯定和表扬,或是就给他们附以红星,让学生得到满足,获得自信。
        4.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数学教育合力
        学校与家庭教育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对农村学生而言,家庭教育的环境尤为重要。有些农村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有些忙着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有些父母在家庭管理方面过于放任,这些现象长期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家长会等平台,为家长提供优质的辅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教师可以利用家访等形式,及时将学生在校表现、家庭作业及学生态度变化等情况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目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困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不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降低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教师必须全面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转化措施。本文以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为研究切入点,对其成因及转化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
        参考文献:
        [1]王富强。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J]。 名师在线, 2020(10)
        [2]郭明华。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J]。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20(1)
        [3]李占健。 关于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研究[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 000(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