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戴伟鹏
[导读] 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核心素养培养旨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人格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戴伟鹏
        漳州市北斗中心小学,福建 漳州 363002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核心素养培养旨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人格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育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体质,提高学生毅力,还增强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重视教学创新,积极进行教学理念转变,优化体育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引言:
        体育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效进行教学组织,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优化,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体育理论,有效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高体育学科教学价值。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很有必要分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提高教学组织效能,保障学生体育情感、运动能力等的不断提高,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为把中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1体育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积累而形成的一种理念,是不断探索素质教育手段,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宝贵经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提出,不仅明确了“立德树人”教育的基本任务,而且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具体要求,其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价值观、人生观、心理素质、学科知识、实践能力、沟通能力、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多个方面。体育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能力、素养和品质的总和,具体体现在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技能训练,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价值观。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道德三个方面,这些素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形成体育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能够实现体育课堂教学价值最大化,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
        2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2.1体育教学模式单一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不断深入,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就。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体仍旧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理念落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被动进行统一学习,核心素养难以形成。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主体地位还没有得到彰显,如教师完全注重对教学进度的控制,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缺乏学习主体地位等,这些都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背道而驰。
        2.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推动力,是学生获取知识需要具备的条件,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想要促进学生体育学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须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各种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从活动中体会竞技的乐趣,胜利的快感,以及团体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兴趣,不断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3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
        3.1创新体育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
        传统体育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体育教学的价值被轻视,体育教学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自新课改以来,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有效进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实现体育课堂教学价值最大化。以小学篮球教学为例进行讲解,篮球运动一直是学生体育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小学篮球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比如,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篮球规则,促进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可以组织学生积极进行篮球比赛,然后让学生自己作为裁判,在比赛过程中,裁判要全比赛程监督中是否有犯规动作,是否有不规范动作等,一旦发生争议,由3人裁判共同解决。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各参与体育教学过程,学生积极性提高,同时,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体育知识学习。
        3.2 开展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情感培养
        情感教育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开展情感教育,能够对学生思想、情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有效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同时,情感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化体育理论知识认识,还能够在具体体育活动中积极进行帮助、互助,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传统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把完成课程教学目标作为主要任务,而没有进行情感教育渗透,难以发展学生思想情感,体育教学价值不高。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有效进行体育教学创新,渗透情感教育,提高体育教学价值。比如,体育课上,如有学生因体育锻炼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引起重视,尽快安排有关体育委员的工作,亲自送学生到医务室检查、休息,确保没有问题后再回班上课。对学生来说,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也是一种深刻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促进学生情感发展。
        3.3 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综合素养形成的黄金时期。体育理论课程开展,能够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培养,提高体育学科教学价值。小学体育理论课程中,教师开展生命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生命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比如,体育健康课上,教师有意识地展开一些有价值的活动,促进学生对生命进行感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到生命从受精卵开始,到母亲十月怀胎,最后落下的整个过程,让学生感觉生命来之不易;播放交通事故现场短片,让学生通过观看血腥的现场,体验生命的脆弱,感受遇难者的痛苦。
        总结语:
        素质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被提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有效进行体育教学优化,能够促进体育教学创新,发展学生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1]丛晨, 何劲鹏. 浅谈体育核心素养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培养——评《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与方法》[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J0012.
        [2]王腾, 詹建国, 张金玲.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渗透体育核心素养理念路径的研究[J]. 体育师友, 2018, 41(05):5-6.
        [3]张庆玲. "体育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游戏的优化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20, 000(004):125-126.
        [4]杜龙刚. 小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C]// 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