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李亚楠
[导读]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新教育改革推行后,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要时刻关心学生的情感教育问题。
        李亚楠
        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中学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新教育改革推行后,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要时刻关心学生的情感教育问题。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空间思维性,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挫折,如果不加以干涉,长久以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这一现状,需要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适度的情感教育内容,及时调整学生情绪,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以如今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情感教育的运用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能够给高中地理老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地理;教学方法;高效课堂;健康发展
        通过研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情感教育的内容,能够将学生情感与认知有效得结合起来,更好得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良好的情感教育体验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甚至能够提升记忆力水平,发挥出超乎平常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如今,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情感教育已经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重点内容之一,需要教师能够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积极利用情感教育的内容,改善传统师生关系,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学生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进而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
        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增加情感教育内容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始终应该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双向交流的结果,国家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重情感的交流。而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始终掌握着绝对的权威,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情感作为人们的一种态度体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学生的心理态度。新教育改革后,要求老师能够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着重培养学生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并将情感教育列入了教学目标的重点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地理学科自身具有一定的难点,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情感变化,这就需要老师能够加以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进行调整,这便是情感教育的内容之一。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仅只有传递知识的责任,同时也要与学生们进行情感的交流,也就是情感教育的过程。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求老师具备一定的情感沟通能力以及情感感知能力,才能够有效的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才能使老师能够真正得了解学生的具体状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以及问题的解决。而且只有响应新教育理念的号召,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问题,提高情感教育方法的艺术性水平,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营造和谐有爱的教学氛围,有效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地理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建立、教学目标的完成。
        2.如今情感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教育改革后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情感教育的内容,并用其辅助教学工作的进行,然后就目前我国多数高中学校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的现状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较长时间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一时之间很难转变,导致情感教育的运用之路受到阻碍。而且高中时期的学生恰好处于青春期,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很容易产生厌学的状态,老师在对其进行情感沟通时,如果没有注意沟通方法的选用,不仅不会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但是,目前我国高中地理老师由于受到专业性质的影响,情感沟通能力以及情感感知能力较弱,同样会造成情感教育无法发挥真正效用。

其次,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学生情感状态的变化感知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一旦产生消极的情绪,教师通过情感教育手段可以对其感知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节,防止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转变了自身的身份,缓解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而大部分教师并未将其作为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反而始终坚守教师高高在上的高大形象,在根本上加大了情感教育的难度。
        3.情感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3.1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情感表达
        高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较强,对知识充满好奇心,具有一定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并且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路人,具有较高水平的素质极为重要。而且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往往是在无形之中,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给学生造成不可磨灭的印象,需要教师能够时刻发挥模范作用,用严谨的学习态度,规范的日常行为,奋发图强的学习精神时刻引领学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以及自我完善,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而不是满嘴大话。面对教育改革的推行,要敢于追寻教育的潮流,积极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重视情感教育内容,拉进与学生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情感的表达,采取正确的情感沟通方式给予回应,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切实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3.2改善师生关系,因人施教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的成长变化。不同的学生受到先天以及后天成长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有些偏于外向,有些偏于内向,学习能力也各有不同。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以差异的眼光看待学生,因人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情感交流方式与其沟通,给予学生具体的帮助和辅导,发挥教师正确的引导作用,营造和谐有爱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其次,传统的师生关系并不处于平等状态,而情感教育要求老师能够尽可能改善师生关系,既是师长又是朋友,才能为情感教育的进行提供良好的基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失误,一旦被指出,教师应主动承认错误,并积极鼓励学生。这种教学的态度和方法能够拉进与学生的距离,促进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
        3.3语言教学饱含激情,引起学生共鸣
        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内容以各大洲大洋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为主,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虽然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引进有效得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却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仍然需要地理老师通过语言教学,采取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生动的描述,在教学时,地理教师要具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能够根据课本知识内容进行延伸,以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比如再进行讲解“陆地地形变化”这节内容前,教师可以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引入教学内容,比如:我们的地球陆地变化万千,自然景观壮丽雄伟,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大瀑布,有一览众山小的雄伟山脉,有能够奇幻大冒险的原始森林……,通过语言的介绍,唤起学生对陆地地形的好奇之心,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得进行学习和探索。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老师能够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提高与学生的沟通质量,改善传统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带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军.关于情感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中地理,2005(6)
        [2]张浩.高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 [J]中华少年,200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