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崔寒凝
[导读]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崔寒凝
        雁塔雁南小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5
        摘要: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体现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严格按照课本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开展英语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
        引言
        2019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外国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学校和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语言而不了解其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就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它。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国际性语言,要学好它,自然要掌握它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
        1文化意识的内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其中,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2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2.1了解中西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理解不同文
        化的语言特点和民俗风情的意识由于地域、民族、生活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中外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牛”在悠久的中国农业社会历史中一直是主要的农耕工具。因此,在中国人的心中,牛的形象是体格健壮、埋头苦干、甘愿奉献的典型代表,“力大如牛、牛劲冲天、俯首甘为孺子牛”具有很强的褒义色彩。英格兰民族一向重视畜牧业,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把马作为使役工具。因此,在英语里,“马”被赋予了“牛”在汉语中全部的文化伴随意义。如:力大如牛用“asstrongasahorse”、“力气大”往往说成“horsepower”、而“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则是“worklikeahorse”、“能吃”则是“eatlikeahorse”,甚至连“吹牛”都用talkhorse来表达[2]。美国的语言文化继承自英国。在学习动物单词时,英语老师可以把这些文化知识生动地讲解给学生听,还可以开展“我说汉语,你说英语”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接纳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以及社会背景。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英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被赋予了很多文化的因素,很多单元内容都蕴含了中西方相关文化方面的信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不同侧面和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语言文化知识,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例如:通过学习外研社新标准英语六年级下册第八模块第一单元Whydoyouhavecupsonyourheads?学生可以了解美国的棒球,棒球在美国很普及,被称为美国的“民族消遣”。现在每年有上百万观众去赛场观看职业棒球联赛。告之学生由于两个国家之间体育文化的交流与包容,中国也成立了棒球运动协会。包括起源于美国的篮球、排球俱乐部,中国女排曾经十次登顶世界三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扬我国威。起源于英国的乒乓球项目成为中国在奥运会上一个夺金点项目。再如:在外研社新标准英语教材中,多处提到了英美两国的青少年喜欢中国风筝,并且举办制作风筝放风筝比赛活动,他们制作的五彩斑斓、式样独特的风筝也很吸睛等。

教师在讲授时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中外文化交流。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交流是通向文化繁荣、经济发达、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人类文化史表明,一个封闭的文化系统,必然走向衰落以至灭亡。只有实行开放,不断碰撞和交流,文化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从而长盛不衰。
        2.2巧借节日文化
        节日文化是小学生非常感谢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巧借这个话题,在节日氛围里实现培养“文化意识”目标。五年级第二学期Module4Unit2WesternHolidays中介绍了万圣节的时间、习俗以及美食。提到万圣节,就不得不提万圣节最重要的传统物品——南瓜灯(Jack-‘o’-lanterns),在这一单元的课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Play‘TrickorTreat’(不给糖,就捣蛋)。将重点放在“准备Halloween”和“谈论Halloween”上,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用板书呈现可供学生在游戏中使用的语言,并亲身示范。
        2.3联系现实生活,创设真实有效的沟通情境
        语言教学离不开较为真实的语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尽量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通过语言交际活动进一步体验英语文化的内涵,对教材中出现的文化知识点进行巧妙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2]学生学习一门语言,主要是通过这门语言来达到交际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想方设法创设相对真实的情境,给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实践。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4PartBLet’stalk时,由于这节课是以birthday为话题,学习日期表达法。在导入环节的互动中,老师询问学生“Whenisyourbirthday?It’son...”,之后介绍自己的生日有两个日期,让学生们思考“why?”大部分学生知道日期有公历和农历两种表达方法。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中国传统农历历法。通过此教学活动,学生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对话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思考“WhyChenjiecooknoodlesforhermother’sbirthday?”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过生日吃长寿面的传统,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接下来,再让学生对比了解不同国家的生日习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思考水平。
        2.4增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授课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颇多优秀内容,可将其融入小学英语课堂中,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譬如,在中华民族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中国传统节日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以该话题为切入点,能让学生更有代入感。现今,多数小学生对西方的节日比较追崇,热衷于过洋节,而中国重要传统节日却知之甚少,尤其是缺乏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比如,关于春节学生只关心收红包、压岁钱,对其余的贴对联、守岁、年夜饭等习俗较不关心。对于春节里包饺子中的和面、擀皮、剁馅儿等流程,以及不同馅的饺子蕴含的一些“财源不断,健康长寿”意义学生们更是一概不知,就更别谈用英语表达出来。此外,小学生对于我国贤者圣人思想、人物正面事迹等方面的认识也存在严重缺失。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着重点要放在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上,对于学生们较熟悉的西方节日,可以适当结合,无需赘述,应分清主次,做到详略得当。在教学内容设计与安排上,要注意中西文化的平衡,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以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表达能力为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是文化的沃土,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必须了解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以及它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让学生单纯学习语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参考文献
        [1]赵钰莲,文化意识培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才教学,2015(2).
        [2]钟伟轩.基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英美文学教育研究[J].教育评论,20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