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青秀
广西上思县华兰镇九年制学校 535516
摘要: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历史这门学科在初中是一门范围广、内容丰富、爱国情怀高、渗透性强的学科,因为其独具有的时代感,更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就思想政治教育在初中历史中的渗透策略进行讨论。
关键词:类比法 应用策略 情感教育 初中教学 思想政治
引言:在如今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变得更为重要,正式这种偏差,导致学生更注重分数的提高。将思想政治教育代入历史中,不仅仅为了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而是更好的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此为契机,更好的开发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自主思考能力。传统历史教育将在新的教育发展上遇到更好的机会,探索更合适的教育方式[1]。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初中历史中的渗透意义
1、从当代初中生角度来看
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社会意识薄弱的阶段,面对个人、他人、社会问题,无法进行妥善处理。同时,这一阶段正是青少年人格养成的最重要的时间段,十分容易受大环境影响,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就变得十分重要。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为应试而学,为考试而背,无法深刻理解历史学科长蕴含的民族精神、历史情怀,将思想政治教育带进历史课堂,将会创造一个自由、活跃、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将会更好的融入学习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建立健康人格。
2、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这一措施的实施,对于历史老师更是有了严格要求。老师是整个学生教育过程中能够的引路者、领导者,同时更是挖掘学生智慧、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角色。而作为学生主要学习地点的课堂,老师更是占据着主导地位,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重中之重。首先,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需要得到提高,如何更好的驾驭课堂,通过自身教学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带入历史课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进而提高中华民族道德水平。其次,把历史故事从课本上转移到学习中,将会给学生带给更新奇的体验,让学生更充分的读懂历史、掌握历史、从历史中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并且能够将学生带入其历史氛围,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再次,教师的正确引导十分重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才会让学生在人生观塑造的路上有更加正确的选择。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初中历史中的渗透策略
(一)以史为镜,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在初中历史中的渗透,主要在于渗透,如何快速正确的渗透道德法制与国家情怀,离不开最重要的教材支持,任何课堂教育都需要有教材的支持,任何教育内容都离不开课本,学生的知识来源大多数源于课本内容和老师教导,因此将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带入课本带入课堂,通过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了解社会的基础。
除此外,仅仅是停留在课本和教室的说教,完全不足以吸引学生,任何东西变成了知识点,就会变得乏味无趣,不足以打动学生,纵观我国历史,不仅包含了很多的传统文化和内涵,更多的是有趣的历史故事、名人传记,比如:参观名震古今的历史记忆,探访名人故居轶事,组织学生走到历史中,触摸到历史,将家国情怀渗透进初中历史课堂。这对于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让学生自己创建活动、自己进行历史研究、自己对所见所闻进行表述。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到历史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教育,更扎实的掌握教育重点[2]。
(二)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学科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能够充分的了解我国历史文化,更多的是学会如何成为更优秀的人。历史充斥着爱国主义,正符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带入历史课堂中,具体来说,要做好“了解、感悟、引领”三个方面的工作。“了解”就是要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更多的我国历史文化,从基础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悟”就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认知爱国主义精神,例如,通过去历史博物馆等地,实地参观和感受,将会拥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引领”就是要以教材为根本,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教学中,可以结合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先通过我国自建国以来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先展开话题,再联系课本内容,梳理我国历史变迁中所发生的大事,从而让学生感知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三)加强实践,让学生继承民族光荣传统
民族光荣传统不是停留在课本的文字,也不是触摸不到的精神领域,这就需要老师更多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能够对家国情怀教育动心。学生长期处于班级生活中,学习压力过大、学生之间矛盾都会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造成影响,老师这时就可以通过思想教育来缓解班级矛盾问题,同时可以解决班级里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低下、思想跑偏等问题,对于正值人格发展时期的学生,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日常学习中,可以更多的运用“爱国情怀”教育,使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将“爱国情怀”渗透到自我人格成长中。与此同时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会得到提升,实践出真知,不断的实践过程,将会加强民族光荣传统对于学生的影响,使之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正确引导[3]。
(四)正反对比学历史,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历史总是具有两面性,不能一味的灌输学生正面教材,教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问题,通过对比,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历史的两面性,正如人性的两面性,接受好的一面的同时,不能忽略掉坏的一面,正确的将错误教材进行对比,才能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精髓。
结语
在现阶段的新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成绩已经不是单一的考核标准。为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历史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学习历史事件以后,养成历史思维。在教师高效的历史教学后,学生能养成独立辨别是非的能力,理解历史事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继承发扬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1版.
[2]孙显章.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农村教育,2019(3):8.
[2]范晓玲.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新西部(理论版),2015(6):15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