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与现状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期   作者:陈漫
[导读]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整合线上学习平台和线下课堂教学的新兴教学方式,目前被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应用于思政课的教学当中。
        陈漫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摘要: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整合线上学习平台和线下课堂教学的新兴教学方式,目前被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应用于思政课的教学当中。我校亦是如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于2018年开始作为我校优秀课程建设并开始进行混合式教学,在建设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本文便从本校混合式教学的现状提出整改措施。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成果、措施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成果
        高校思政课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方式包括:“慕课在线学习 + 大班专题教学 + 小班讨论”[1] 以及“共享教学平台学习 + 专题讲授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 多元立体考评体 系”[2]等。我校在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了建设资源库、以“慕课”为依托打造精品微课、打造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等三种方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
(一)建设基于学情的优质资源库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数字信息技术进入到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形成了以网络资源库为平台的教育模式并且该模式也在不断地趋于成熟,这对于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具有重大意义。优质的资源库对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知识,并且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具有巨大的影响。我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已于2018年开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基于教学实践和我校学生的现实情况,目前已初步完成案例库、音频库、习题库等资源库建设,为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证。在案例库和音频库等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也充分地利用起了目前在青年大学生中使用率更高的抖音、微博以及学习强国等APP,使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思政课程不再显得那么枯燥,提高了学生的“抬头率”和课堂参与率。
(二)以“慕课”为依托打造精品微课
        慕课在线学习等线上教学形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这是混合式教学法的显著优势。[3]线上教学形式大多是采用教师根据书本上的知识点录制10到15分钟的微视频,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和理解碎片化的知识点。在教学环节设计上,依托云班课、雨课堂、慕课等网络学习平台来搭建包括微课视频、头脑风暴、 课外拓展、章节测试等多形式构成的各类教学环节。我校思政教师以国家精品慕课为依托,学习借鉴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微课视频,多次开教研会讨论改进措施,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学情不断打磨自己的微课,到目前为止已收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关微课视频共计二十几个。
(三)打造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
        作为“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以及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补充。我校为了更好地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教学,以爱国担当精神、能力素质提升为重点内容,目前已经举办了三届“千人演讲”比赛、课前还会有“时政与正能量分享”等实践教学活动。这些实践活动针对全校学生,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打造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很好理解课堂内容,同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正如习近平所指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4]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截止到今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混合式教学已有3个年头,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进一步加强探索,促进思修课程的改革创新。
(一)基于慕课打造的精品微课有待进一步优化
        微课视频作为一种辅学资源,一定程度上便于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碎片化的内容难以让学生把握整门课程的知识框架和逻辑关系。此外由于时间较紧,资金较少,微课视频打造得不够精细,时间久了可能会对学生失去吸引力。
(二)基于学情,“混合式”教学过程中需进一步加强亲和力和吸引力
        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是冷冰冰的,没有感情的,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不利于课堂教学。所以我们思政教师要更加注重亲和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爱上、乐上、愿上“思修”课的同时又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向上向善。
三、基于本校学情关于混合式教学成果现状的整改措施
        我校学生为职业教育学生,大部分学生不爱学习,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并且对于内容枯燥的知识学习效率很低,所以针对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一)融合教学内容,优化精品微课
        微课视频的存在是一把双刃剑,为了更好地使用这把剑,我们需要扬长避短,所以针对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易出现“碎片化”的学习情况等问题,我认为我们需要融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更多的思维导图便于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整体地把握课程理论知识框架。
(二)加强师资培训,缩小师生距离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学生开展价值塑造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性质和特点对教学互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的迎合学生兴趣,使思修课程通俗易懂,我们需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让思政教师多学习新兴信息技术,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和课堂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翁贺凯,李璎珞.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2).
[2]刘海梅,何建东.高校思政课“四维驱动”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以湖北理工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   
[3]王霞.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A].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20, (9)
[4]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项目基金:本文系重庆经贸职业学院2020年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建设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