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浅见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期   作者:陈静
[导读]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运用看图画识字、按类别识字、做动作识字、用熟字识字、依生活识字、玩游戏识字的方法,激发识字兴趣,培养识字习惯,进而提高识字能力,保证识字效率。
        陈静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十小学    015000
        摘要: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运用看图画识字、按类别识字、做动作识字、用熟字识字、依生活识字、玩游戏识字的方法,激发识字兴趣,培养识字习惯,进而提高识字能力,保证识字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方法
        随着阅读量的增大,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尤显重要。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保底完成教材规定的识字量,成为低段教学的难点。
        从教二十多年,在识字教学方面,从借鉴模仿到反思实践,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一、看图画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擅长形象记忆。看图识字,引导学生将汉字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识记字形,理解字义。看图识字,重点应放在象形字、会意字及指事字上,还原汉字的本来面目,运用浅析字理的方法进行教学。如:一年级上册教材《日月水火》一课的生字教学,先出示图画,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用动画演示字形的演变过程,有效的将图画与汉字联系起来,直观形象地掌握“日、月、水、火、山、石、田、禾”的字形字义。象形字的教学,笔画简单的可以直接出示图片,笔画复杂的如“兔”,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哪里是兔头,哪里是兔身,哪里是兔尾。一年级上册教材《日月明》一课,会意字“从、众、林、森”,可以利用图画演示进行教学,两人一前一后行走为跟从(字形结构为二人),人多为众(字形结构为三人),成片的树木为林(字形结构为二木),更多的树木为森(字形结构为三木)。教学指事字“上、下”,借助图画,更能有效帮助学生辨别字形字义,又不失趣味。还有一些字,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往往就是一幅图画。如,记“伞”字,学生说,“人”像降落伞的伞面,两点像降落伞的绳子,“十”像拴在降落伞上的人。
        看图画识字,学生观察想象,兴趣盎然,学得主动积极。
        二、 按类别识字
        把相同部件的字放在一起对比集中识字,既分辨字形,又明确释义,在区分用法的同时,感受汉字文化之精髓。如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一课中,引导学生观察“青”“清”“情”“晴”“请”的异同,再回到课文中找找这些汉字组成的词语,感知“清”与水有关,“晴”与太阳有关,这些字的读音都与“qing”有关……联系已有知识,发现形声字识字规律——声旁表音,形旁表意,扎实有效完成识字任务。除形声字归类识字外,部首归类识字也能帮助学生准确识记字形了解字义。如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教学“屁、屎、尿”3个带有尸字旁的字,可以结合字理图画归类识字,引导学生发现带有尸字旁的字与身体排泄物有关。“屁”是身体排泄的气体,“尿”是身体排泄的液体,“屎”与“尿”再结合图画,明确排泄部位不同,从而区别字形。除部首归类、形声字归类识字外,我们还可根据教学实际,采用“字形结构归类识字”(把相同结构的字归纳在一起集中识字);“读音归类识字”(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词性归类识字”(表示事物名称、动作)等方法识字生字。
        按类别识字,综合归纳对比,触类旁通,提高识字能力。
        三、做动作识字
        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想动作,做动作,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看,学生马上就明白这个字是和“手”与“目”有关的。看与“目”有关,所以带有“目”,在后来写字教学中,就不后出现把“目”写成“日”的现象。如,一年级下册《操场上》要求学生识记足字旁和提手旁的汉字,教学时,结合归类识字方法,通过做“拍、打、跑、踢”的动作,学生就会明白足字旁的字大多与脚的动作有关,提手旁的字大多与手有关。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

“拨”和“拔”是学生最易混淆的两个字,我让学生一边做“拨动”和“拔萝卜”的动作,一边观察字形,看看有什么发现。有的学生说,“拨”字右半部分“发”中撇折的撇,就像我们拨动东西时立着的手掌;如果拔萝卜时有东西(“拨”字右半部分“发”中撇折的撇)卡着,就不好拔了。从那以后,绝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区分这两个字。
        做动作识字,课堂气氛活跃,寓教于乐,很受学生欢迎。
        四、用熟字识字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我们可以在学生已有识字的基础上识字。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如:可与用“日”加一横变成“由”。除了加笔画,还可以用两字相加的方法识记;又如“由”字,编儿歌“口”加“十”“由、由、由”。还可以加偏旁认识生字,如一年级下册“”识字加油站”的教学,“饱、泡、炮”就可以用加偏旁的方法学习生字,既记住了字形,又掌握了字义。还可以加足字旁,复习“跑”这个生字。除了加一加,还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如,“采”的认识在“彩”之后,我们就利用“彩”去三撇还读“采”识字。“换偏旁”识字,是区别形近字的好方法。如认识“扰”字,可以对比老师在作业中给出的“优”,单人旁换成提手旁为“扰”,与手的动作有关,是动词。一年级下册认识“捧”字,用把一年级上册熟字“棒”的木字旁换成提手旁的识字法,识记了字形,还明确了字义。
        用熟字识字,新旧知识衔接,融会贯通,保证识字效率。
        五、依生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运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如部编版教材中“识字加油站”板块的教学,积极引导儿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阅读,各种学习、生活活动中主动识字。在家里,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方式识字。在街道,看商标字、招牌字、广告字……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识字。我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展示生活识字的机会,让学生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促使学生只要见到汉字,就产生识字的欲望,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养成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依生活识字,课堂内外结合,拓宽途径,培养识字习惯。
        六、 玩游戏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识字情境,增加趣味性,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识字方法。
        游戏的形式很多,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刚入学时,采用“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依音节找相对应的汉字朋友。学习了合体字后,设计了游戏“摘苹果,找朋友”,把所学生字的部件打乱于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组成新字。《小猴子下山》一课设计“下山”游戏,《棉花姑娘》一课设计“摘棉花”游戏……
        玩游戏识字,学习情绪高涨,玩学结合,激发识字兴趣。
        识字方法多种多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拓宽识字途径,激发识字兴趣,培养识字习惯,提高识字能力,保证识字效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试验标准(2011年版)》
        2.陈树民《汉字特殊功能与教学创新》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5
        3.《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4.沈大安《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