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第二小学 842200
摘要:情境教学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高效教学方法之一,既可以达到激趣的目的,也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因此获得了师生的高度青睐。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们也高度重视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并将核心素养和高效课堂的实现作为教学目标。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实践教学经验阐述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其中,以此实现高效教学目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创新
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既重要又基础的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前提和保障,所以教师们对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很高。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学生学习成绩和效率的发展上面,很少关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除了以学为主教育理念提出以外,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受到了教师们的高度关注,他们在认识到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高效的情景教学方法,以此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情境教学法是当下一种比较热门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借助各种形式创设出一个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以此进行激趣教学。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相比,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探究兴趣,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也由此凸显出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每一个教学活动和情境中。除此之外,在情境化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们很容易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共鸣,领悟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的效率也明显升高,课堂教学质量也会随之升高。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鉴于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重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将该方法运用到教学中,以此实现高效语文教学目标。
(一)利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自主感受情境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十分重要,教师们的重视程度也很高。课本插图是语文课本中的重要内容,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到了文章的剖析上面,忽略了课本插图作用,教学质量也有待提升。情境教学法是新时期的高效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本插图创设出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感受情境的同时回归文章,以此实现高效教学目标。
例如,学生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小学语文教师一上课现将课本上的插图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图片的方式想象一下五个战士在狼牙山上的情境。有的学生说道:“五个战士在敌人的追赶下来到了狼牙山顶!”有的学生讲到:“五个英勇的战士号召大家奋勇杀敌时的壮观景象!”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并且以故事的形式讲解清楚。又如,在讲解“开国大典”一文时,教师也先展示出毛主席等人站在天安门城楼前的课本插图,鼓励学生根据图片编写当天发生的故事。课本插图是抽象的,但是学生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他们能够结合图片展开联想,将当日发生的事情描述的惟妙惟肖,仿佛自己就处于当时的情境中,为教师后面详细地讲解文章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等奠定基础。课本插图辅助下的情境创设生动又形象,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图片中的情境,可谓是一举两得。在插图创设的语文情境中,学生们的语文学习热情不断提升,学习主动性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升高,进而在身临其境的同时高效掌握文章中心思维,语文核心素养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升高,为未来的语文知识奠定了基础,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快速升高。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的获取大部分是通过实践研究实现的,因此教师们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回归生活与实践。生活教学法是一种对于学生而言较为轻松且高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熟悉感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展开语文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更加轻松、自如,学习效率更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落花生”一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先在课堂中通过猜谜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并在学生自主猜测出“花生”后再展开教学活动。在讲解文章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出花生的图片以及与花生相关的食物图片,说道:“花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你们有哪些与花生相关的故事呢?可以分享给大家吗?”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吃花生,因为它比较香!”也有的学生说道:“花生做的花生酱可以放到面包上面代替果酱,十分好吃!”还有的学生说道:“我还参与过种花生的活动呢!”教师顺势继续道:“那么花生是长在树上还是长在地上呢?”学生齐声说道:“地上!”此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将花生种在地里的图片呈现出来,同时将“落花生”三个字书写在黑板上。此时,教师继续道:“同学们知道落花生这个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吗?”学生也对其十分感兴趣,并主动地投身到文章的阅读过程中,为教师讲解文章夯实了基础。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得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们参与生活话题讨论的热情不断升高,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也随之升高,为后面深度理解文章以及获取相对应的知识点奠定了基础。
(三)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思维水平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日常生活都有问题相伴,他们喜欢提出关于为什么的问题。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喜欢采用一般形式的提问方式展开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效率也不高。情境教学法提出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问题与情境联系到一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展开语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展开思考,并由此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为其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慈母情深”一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前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于母亲的认识,并鼓励他们用几个简单的词语形容自己的母亲。有的学生用勤劳、勇敢等词语形同自己的母亲,有的学生用漂亮大方来形容。稍后,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并使其思考“文中写了慈母的几件事情”、“慈母的品质有哪些”、“文章中哪些句子和词语表现出了慈母的深情以及孩子对于母亲的敬爱之情”等问题。问题情境一创设出来,学生们便自主投身到文章的阅读中,并且带着浓浓地兴趣展开阅读和思考。很多学生尝试通过勾画的方式解答问题情境中的各种问题。随后,教师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分别从“第一次”、“从来没有”以及“描写母亲工作环境的词语”等各方面深入文章,促使他们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大意。在创设问题的情境中,学生们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学生们的思维水平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三、小结
一言以蔽之,在新课改不断向前推进的时代浪潮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认识到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文章的内容创设出多元化的情境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性凸显出来的同时实现高效语文教学目标,为其未来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萍.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甘肃教育, 2020(5):159-159.
[2]薛佳.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习体验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 新智慧, 2019, 000(009):64.
[3]居冬萍.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9(5):13-13.
[4]彭艳凤.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读天下(综合), 2020, 000(001):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