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轶男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尚德学校 130000
摘要:如今,现代化技术已经走进课堂,丰富的网络资源渗透到小学语文各个教学环节中。我们不能否认,网络资源的适当使用可以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更多活力,为课堂教学带来这个时代所独有的优越性。本论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将网络资源的特点与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整合,试图把网络资源更好地用于优化小学语文课堂。
正文: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研讨的重要主题。教育要把握时代脉搏,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健康发展、个性化的人是当代教育目的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也要紧跟时代,站在学科发展前沿,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时代趋势。
在强调“核心素养”的教育大环境下,落实“核心素养”应该将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为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基于小学语文课堂应该突出“活泼”、“生动”的课堂特点,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可以作为激活课堂的引导线。
一、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对提高教学水平有推动作用
尽管网络资源良莠不齐,但如果将网络资源合理运用、正确选择,会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甚至可以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局限性。
以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为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受到师资力量、地理位置的差异,一些学校的教师没有标准的口音、高超的朗读技巧,难以在朗读课文时带给学生更美的享受。在语文课堂中出现这些缺陷时,网络资源可以弥补缺憾,起到积极作用。在包罗万象的网络资源中,教师们可以选择名人大家的朗读音频,播放这些范读,会对学生的教学朗读会起到更高标准的示范作用。再比如,相对于发达地区的学校,一些师资力量匮乏的学校并没有可供学习的平台。但是网络资源的应用,不仅让学生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更让这些教师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教师们可以通过国家公共教育平台,一师一优课等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网络资源的共享性真正满足每位教师的需要。
二、网络资源的灵活性有助于创设小学语文课堂情境
与小学语文“灵活”、“生动”的特点相对应,网络资源在课堂上的应用同样具有灵活性。
首先在网络资源的选择上,教师有很大的选择空间,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具体课本的内容,或者自身所教班级的学情对资源进行选择、处理。一套真正应用于课堂的优质网络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能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迅速地理解、深化知识。另一方面,相比于初中生、高中生,小学生更缺乏自控力。因此,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感受语文的魅力。
课堂上对网络资源的恰当使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丰富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更可以帮助学生从“课本”走入“生活”,进而达到“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的目的。这对提升学生的理解力、感受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创造力等方面也有积极影响。
三、网络资源的广泛性有助于小学语文课内外知识衔接
语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之一,涉及面十分广泛,该学科对学生基础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语文的学习不仅仅限制于书本,更多的是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更大热情去阅读更多书籍。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更强调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考察知识,训练能力、培养素质,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和资源激发学生能力,网络资源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项选择。
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有助于简化教学步骤,让教学个更具有针对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除了对课本教材的解读之外,语文教师也应当依照教材对本课的相关内容进行拓展,网络资源为此提供便利和更多的可能性。比如,我们在讲授以“寓言”为主题单元内容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资源,利用网络文本或多媒体去拓展相关的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通过对各种形式寓言的对比,丰富学生对“寓言”内涵的理解。让学生对“寓言”的认识不再拘泥于课本,通过拓展知识,打开眼界,从而达到“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效果。
由“不变”的课内到“百变”的课外,学生的知识不但得到拓展,更能让学生呼吸到课本之外的空气,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激发拓展阅读欲望,调动不一样的学习热情。
四、网络资源的双面性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挑战
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大杂烩,其中内容的好坏,不可一概而论。以网络中的网络语言为例,在网络大环境中,各式各样的新词汇、新语言层出不穷。从最早的“囧”“菜鸟”,到如今“喜大普奔”“不明觉厉”等词语的普及,在为传统语言注入新生命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语言的习惯。在与学生的日常的交流中会发现,一些不规则的网络语言已经扎根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甚至在习作、造句中,网络词语也会出现。结合时代特点,对于这些网络用词在学生之间的广泛传播,我们对此不能一味强行抵制,但更不能全盘接受。在这样一个大信息、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改在教学中摆正观念、表明态度,既可以包容孩子们用词的“幽默”方式,但同时更要警惕不健康网络用语的发生和普及。对于小学生而言,语言的规范尤其重要,教师们在课堂上,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尤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规范用语,帮助学生建立健康语言网络,避免坠入不健康的网络漩涡。
如今,学生的学习活动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支持,丰富多彩的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网络作为提供资源的重要平台之一,与课堂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资源作用于课堂,也同样受到课堂实践经验的影响。网络资源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反之,教师在利用网络资源的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又形成新的资源,不断往复,网络资源将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质教育资源平台。
作者简介:韩轶男(1992—),女,蒙古族,吉林省,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