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极内劲修炼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期   作者:温霄 张赟
[导读] 中华武术门派中太极拳在全世界越来越普及,它的良好发展情况显示了主要趋势和主流。
        温霄   张赟
        成都体育学院
        摘要:中华武术门派中太极拳在全世界越来越普及,它的良好发展情况显示了主要趋势和主流。作为内家拳派,其历史博大精深,为进一步掌握太极拳内劲的功法特点、技术要领以满足修炼效果的要求。本文采用现场观摩学习、文献资料收集、逻辑分析并与专家学者以及民间拳师进行交流等方法,对太极内劲修炼的技术要领进行分析,其研究对太极拳的技术水平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也对太极拳推手技术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太极拳;太极推手;内劲;修炼;技术要领
        
        内劲是太极拳最核心、最有特色的功夫,也是太极中的松沉劲的发力和推手功法的综合体现和最高表现形式,内劲的实质就是传递性的内力,是全身放松,手臂也放松,从脚至手的力。太极劲的内涵丰富,就功夫特色角度而言,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技法的修炼:太极推丹田、太极推手之棚劲与松沉劲、太极松沉劲发劲、对拉拔长。
1.太极推丹田
1.1、根劲反弹  后脚跟支撑劲反弹到丹田
        技术要领:在粘拿对方之时,后腿蹬直,后脚跟之劲从腿部到腰部,气聚丹田;需要做到身体节节贯穿、相互渗透、相互衔接。
注意要点:后腿蹬直,尾闾中正。
1.2丹田运转  顶住对手推劲的同时运转丹田
        技术要领:呼气的时候,内部的气沉到下面,并且下腹部膨胀。上身放松,使丹田可以灵活转动;当吸气时,内部的气流集中于丹田中,胸部隆起;对方将力作用于我方身上某一点前推时,我们则根据对方的虚实跟进而变换虚实。
        注意要点:一是肩部的放松,使上肢灵活保留活动空间;二是丹田运转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忽停忽行;三是运转的路线要和顺,不能有棱角而显得僵硬。
2.太极推手之棚劲与松沉劲
2.1.棚劲:
        技术要领:推手时外在要求手臂要前够,远离身体;深呼吸放松全身,气沉丹田,慢慢的气聚在腰部和腹部,使内气饱满,有向外的张力,想象自己如同气球,吹气时就膨胀鼓起来,吸气时就瘪下去,有收有放;出拳时气领劲在体内运行,丹田之气膨胀,使打出的拳饱满圆润,练习棚劲。
2.2松沉劲:
        技术要领:两脚打开同肩宽 ,身体放松,两膝略微内扣,两脚相反方向平行,五趾相适应舒展,脚掌均匀平铺在地面,两臂在体前举起类似拥抱球的动作;此时使用桩功沐浴法,设想沐浴在温暖的水流下,水流从头面开始,颈部肌肉、两肩、两臂肌肉、手指、胸背肌肉、腰腹肌肉、两胯、两腿肌肉、两踝、两脚放大、放松;而后身体保持沉重感起身抬臂,感受两臂松沉的力量,逐步把这种感觉放大,仔细体会松沉的劲;也可采用木桩练习法,设想双手下粘有两条木桩,用全身的意念把两条木桩托起,注意用意而不是用力。


2.3太极推手之棚劲与松沉劲:
        技术要领:最关键的是练成内气充足,内功浑厚,棚劲才足;要想内气充足,这需要通过放松练拳,产生沉劲,有了沉就会得到地面反作用力;上有松沉,下有返力,便有气聚,当气越来越足,相对部分劲互相返力。
2.4太极松沉劲发劲
        技术要领:双脚自然站立,身体中正安舒,双手抬臂至与肩同高,松肩坠肘松腕,保持全身的放松,周身放长、放大;发力准备时,慢慢寻找出最佳“松舒点”,上肢保持不动,吸气上领,呼气,全身下坠,气力松沉在脚下。
        注意要点:1.准备阶段时应尽可能地使肩膀保持自然站立时的高度放松状态,上提时肩膀不僵硬。2.手臂抬起的高度不能超过肩膀以上。 3.保持上体朝前。4.发劲时的劲力作用到人身上是有渗透力量的,渗透到体内时听到的声音是沉闷、结实的;如果听到的是“啪”声,干脆寡淡则说明发力有误。
3.对拉拔长
3.1.桩功中的呼吸与膨胀劲
        技术要领:桩功脚趾抓地,两腿微屈,收臀松胯,松肩坠肘,精神集中,整体放松;用腹式呼吸,连绵不断;吸气、呼气时感觉两手之间的变化,让内气自然充满全身,并达到身心合一。练习中可以用到的方法有:沐浴法、气球膨胀法等。
3.2.太极定势呼吸  以野马分鬃为例
        技术要领:配合呼吸,保持动作的规范性。可以说,所有从实转虚的动作,发力宛转,肩部开展,胸膛张开的同时应配以吸气;反之,当动作从虚转实时,劲力集中,胸膛内缩同时配以呼气。
        以野马分鬃为例:传步抱球时吸气,气在丹田,蹬腿踩实后,转腰、转跨、摆臂时呼气,意从丹田至腰,再到左(右)肩、大臂、肘、小臂、手腕至虎口,右(左)手置于右(左)胯侧加手下按的意念。
3.3.太极定势对拉拔长  以野马分鬃为例
        技术要领:太极对拉拔长的定势体现在身体四肢和身躯等中。要求身体正直,头顶项竖。手臂对拉,也就是上肢有对拉,伸长两肢,同时要注意上肢各节点的放松,上肢的对拉有平面的、从上到下的的,即手部前移的同时,肩部向后;下肢腿部前、后的对拉。躯干部分的对拉,就是头往上升,肩往下沉,体位中正,丹田下沉;四肢的对拉,习练时手臂和腿要形成对拉,头和足要形成对拉。
        以野马分鬃为例:两掌向前推,两腿分开,前部腿弯曲,后部腿绷直。吸气,以丹田为核心,身体上下、左右、前后用力,而且是同时发生;头为上劲往上顶,臀为下劲往下翻,前手、腿为前劲往前催,后手、腿为后劲往后拉,劲力相互制约、相互抗衡;吸气到极限后呼气放松。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在现实的练习中,推丹田、推手、松沉劲、对拉拔长几种技法都有不同的技法特点,推手、推丹田主变,松沉主力,对拉主意。同时它们在太极内功中又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如松沉劲与对拉劲可以相互加强和升华,推手劲则使松沉劲更富有变化;对拉劲只有注入松沉劲和推手劲才能充分体现出弹性和灵活性;推手劲也只能在与松沉劲和对拉劲融为一体时才显示其虚实变化和渗透效应。所以我们应有效的把握这几个技法,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修炼太极之法。

[参考文献:
 李剑方《王其和太极拳功法述略(下) 》武当

作者简介:温霄(2000-) ,女,张赟(1999-),男 成都体育学院 ,2018级本科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