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期   作者:于翠珍
[导读] 在传统观念中,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小学高年级生的心理问题就成为新时期下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的教育重点
        于翠珍
        山东省济南市营市东街小学 250022
        摘 要:在传统观念中,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小学高年级生的心理问题就成为新时期下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的教育重点,而当前鉴于小学高年级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时期,而且小学高年级既是塑造学生个性特点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其健康心理的时期。因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于任何事物的感觉都是十分新鲜的。因此,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作为小学高年级班主任的教学重点内容,其有责任与义务在班级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过程之中,向学生讲述更多的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教育;引导
        引言:儿童时期的心理状况对于学生的一生的命运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为了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小学高年级的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小学高年级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国内外的大多数心理专家以及研究学者都对学生的特点以及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逐渐开始深入的研究,而从上述的原则,我们能够看出当前国家对于此种模式的研究并不到位。可是得到的结果却不乐观。为了使小学高年级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教育部门颁布政策性的文件指导小学高年级生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工作。而当前大多数的小学高年级都开设类与之相似的心理课程,并积极对学生进行课程的训练与辅导,而当前这一问题已经逐渐有所改善,因此,运用学校和家庭联动的方式来进行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都会提升学校的心理健康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
        (一)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家庭与学校,而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都会陷入到一种十分严峻的升学压力之中,其心理比较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从而会受到来自老师与学校的冷眼,产生焦虑。因此,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
(二)人际关系不协调
        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假设同学们并未处理好班级中自己与同学或者教师之间的关系,这样会造成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而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来自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庭成员之间,只要其中一个方面人际关系紧张,小学高年级生就会面临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问题。
(三)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过高,从而导致出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而且学生通常在尽自己的全力之后,仍然无法达到学校与教师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之中,会有一种消极感与挫败感,以致逐渐失去自信心。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特征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当然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教育过程之中屡见不鲜,那么在小学高年级心理教育过程之中,教师需要面对乐观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对遇到这种问题的小学生给予心理上的开解。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
(一)召开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逆反心理
        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咨询师以及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具体开展活动的形式,可以以学校的专题活动,或者诚邀教师参加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而在活动之中,可以具体让老师首先对本次的活动的主体进行阐述,进一步论述本次活动的最终目的,然后中间可以穿插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的环节,在实践的过程之中,大多数的学校都面临着“准备时间长”、“过分准备”、“说教”等问题。许多班主任有着“不会上”、“不想上”、“上不好”等烦恼和困惑。 原因是多方面的,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班主任只要静心研究,一定会感受到工作的快乐以及学生成长的喜悦。而在当前一定数量的学校举行微型主题班会(简称“微班会”)以“短(时间短)快(应变快)小(切入小)灵(方法灵)”就能够吸引到众多学生的注意力,而班主任需要把握班会课的重点内容,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而当前班主任老师应从学生日常的言行对学生进行观察,班主任召开主题活动,注重与学生沟通时应注意沟通的方式,使学生在谈话中感到班主任是亲切的,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于特殊情况的孩子予以贴别指导。本学期我校高年级有两位四十岁左右的家长因为劳累猝死,孩子表现出茫然与无措令人心痛,班主任老师联系了学校心理辅导室的陈老师,她先后采用试卷调查、沙盘、共鸣等形式,对孩子当前心理进行干预疏导,让孩子平稳度过失去亲人人的悲痛期,重新构建健康的心理。
(二)从教师的角度,给予尊重与关爱
        当前学校需要注重小学高年级生的心理辅导中心理营养的注入,就能够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的监督与管理,具体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监督与管理,结合当前学校的心理健康的整体素质,制定符合小学高年级生的情况的心理评估方案,由班主任对学生的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进行记录。这样有助于班主任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从教师的角度,给予尊重与关爱,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三)从父母的角度,学会交流与倾听
        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氛围就是建立较为良好的教学环境,由此可见,当前小学需要认清楚国家学生逆反心理教育这一现实状况,就需要为小学高年级生构建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联动的教育网络,就能够运用多样化的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的方式,比如,我们学校每学期至少三次请有关专家针对不同学段的家长,进行心理教育方面的讲座,让家长了解心理教育的误区,多给孩子一些体谅。学校加强教师加强文化建设,创建良好心理环境,尽最大程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够让学生深度参与到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的过程之中。教师站在父母的立场上,关心与重视家境一般的学生,树立对生活学习信心,从而能够使学生们从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中感悟到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加深了同学们对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对和谐人老师际关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然此类课程也能够让学生们对自己的人生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更加明确的构想。
 结束语
        本篇文章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进行分析,进一步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特征进行论述,最后从三个角度展开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的论述,分别为召开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逆反心理、从教师的角度,给予尊重与关爱、从父母的角度,学会交流与倾听。
参考文献
[1]朱仲敏. 基于胜任力的中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思考与建议[J]. 现代教学, 2020, No.453(08):20-22.
[2]田预祝, 邓海, 杜文凤. "对影响中小学高年级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课题实施前后心理健康教师心理测试数据对比分析报告[J]. 人文之友, 2020, 000(001):199.
[3]邓林园, 熊玥悦, 张玉,等. 中小学高年级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工作重点,制约因素及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的调查研究[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34(002):35-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