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睿婕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理讲师 贵州 贵阳 550001
摘要:《色彩构成》这门课程是一门成熟的基础性课程,背后有坚实的理论、实践作为支撑,本文通过分析《色彩构成》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利与弊分析,有效的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效的综合使用,并长期推广。
关键词:色彩构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1.《色彩构成》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利与弊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经过几千年的厚重沉淀,积累了很多课堂教学经验,也有其弊端的存在,具体如下。
1.1《色彩构成》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
首先,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色彩构成》教师在进行讲授时,面对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和学生进行人性化交流,然后可根据学生接受的情况随时对教学内容、方法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情况的把握,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便于教师监控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可因题而异,采用设问、提问、讨论、启发、例题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让学生从中慢慢地品味和细细地咀嚼,从而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
最后,师生自由度大。传统教学给师生的自由度相对较大,这就为学生和教师潜能的发挥留有相当的空间,这也是传统教学的优势所在。
1.2《色彩构成》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
首先,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如色相环的绘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届的学生都会耗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制作同样的色相环,这样既耗费时间,也不能真正掌握色彩知识,更不能对色相环有所创新。久而久之,不仅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会扼杀学生的审美天性,阻碍他们自身的提升与发展。
其次,教学模式陈旧,过于强调手绘。目前,大部分的《色彩构成》教学依然沿袭了上世纪80年代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任务就是重复和再现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作品的整洁和精细上面,临摹和颜料调配成了他们的主要工作,真正用于构思作品﹑推敲作品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色彩构成》这门专业基础课应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突出自身课程特点,引导学生逐步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渡。
此外,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脱节,课程脱离学生实际,艰涩呆板,实效不足,学生很难把老师所授知识真正与自己专业结合起来。
2.《色彩构成》课程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利与弊分析
优点:
(1)课程不再依附于理论课,在内容的设置上可以统筹安排,彻底解决《色彩构成》课程内容重复问题,同时以认识规律为基础,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
(2)加强学科间的综合,突出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不增加学时,甚至减少学时的条件下,《色彩构成》课程内容并没有减少,甚至有所增加,同时通过比较增加了学生的记忆强度。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对色彩物理,色彩视知觉,色彩对比、色彩调和等基础知识充分的了解。
(3)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参与课程的全过程。教学内容与理论课程完全剥离,不再受理论课程授课进度、学时的限制。在自由时间条件下,课程内容安排更紧凑。
缺点:
(1)教学理念的冲突。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颠覆,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很难接受,尤其是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变多了,对于教师而言,准备线上课件所花的时间大大增加。如何使教师尽快改变观念,真正投身到新教学模式中来,是必须解决的最重要问题。
(2)符合新模式课程教材的缺乏。目前所存在的课程教材都是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的。新的模式不仅要求专业技能,还要求广播的知识,将这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教材较少。
如何尽快编纂出符合新的教学模式的教材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3)教师综合水平与新教学模式要求间的矛盾。新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科间的综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在传统教学模式条件下培养的教师基本不具备这样的素质。教师是教学的关键,培养一批满足新教学模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
3.《色彩构成》课程中学生线上学习的问题分析
3.1学习自觉性影响教学效果
老师和同学通过网络,隔着屏幕,老师没有精力一个一个去督促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虽然教师可以通过签到,提问,作业等方式与学生互动,某些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还是会跑神,上课的同时做些其它事情,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3.2教学互动效果欠缺
在课堂上,老师能够看到每个学生的眼神和反应,对于每个教学点的沟通和互动都是那么亲切,自然。在线上教学讲解知识点时,教师找不到课堂上的感觉,总是觉得自己在表演,时不时提醒学生与自己互动,互动的效率也是比较低。
3.3过于碎片化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内容不够系统。
教学平台如智慧职教,超星尔雅课程,大学mooc等等,课程的呈现方式有微课,MOOC,SPOC课等形式,倡导碎片化的教学资源,很多教学资源精品课也常常对资源数量有硬性要求,那么这就促使教师把本来比较系统的课程资源碎片化处理,如果不能全面地管理知识点,这样比较容易导致课程内部知识点前后不连贯,不够系统。
4.学生传统教学模式下与混合教学模式下作业质量对比分析
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有了学习的兴趣对提高学习质量起到引导作用,。作业考核方式科学客观,将传统的平时40%+期末考试60%考核方式改变成全程考核,从学习开始到期末结束全部纳入考核平台出勤率占20%,资源学习占30%,提交作业占10%,在线测试占20%,回答问题占10%,创新设计占10%,学期结束系统自动生成每名学生的成绩,科学客观无争议,全程评价,使学生无侥幸心理,全程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提交作业进一步提高了学习质量。
5.如何有效的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效的综合使用,并长期推广。
5.1教学内容的序化与重构
《色彩构成》的课程内容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理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序化与重构的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项目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发展职业能力。
5.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合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教学的优势,日益成为现代教学的趋势。本文以《色彩构成》课程为例,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即:课前线上教学,该阶段为线上自主学习阶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重点,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中线上线下阶段,该阶段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师面授课堂教学阶段,采用小组教学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过程主要包括成果展示、情境导入、教师重难点讲解、任务实施、评价总结、课后提升等若干个环节。紧紧围绕色彩构成内容,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学习,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课后线上阶段,该阶段为线上拓展训练阶段,包括拓展训练、教学反思及优秀作品展示。教师针对已完成的课前线上阶段和线上线下课堂教学阶段,总结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方案,补充教学内容。遴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网上展示。学生点击查看多元评价成绩,了解自己对本任务的掌握情况。
总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信息化技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宗旨,以增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技能为切入点,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 赵晓旭.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J].人间,2016,215(20):181-181.
[2] 马丽茵."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6,2(9):60.
[3]丁方平.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长江丛利, 2018(04):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