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倢华
广西桂林市大风山一小 541002
摘要:小学三年级写作作为学生作文起步时期,语文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消除学生畏惧心理,树立学生在习作中的自信心,适当对学生的作文给予评价,既要肯定其突出的地方,又要对作文中的不足加以批评改正,在学生刚接触作文的这个时期就培养他们对写作的兴趣。由此可见,作文是小学三年级乃至学习阶段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写作是爱上写作的第一步,教师因在起步阶段就培养学生想写、能写、善写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教学;起步教学
前言
教师必须对三年级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具有足够的重视,因为这个时期学生刚接触作文这个概念,对写作还有畏惧心理,面对800字的写作往往缺乏兴趣,加之缺乏正确的写作方法,一谈到作文就感到惶恐,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兴趣,教授一些写作方法,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抵触。
一、以说促写,减少习作难度
针对三年级学生口语比书面语更好的情况,教师应先以口头询问学生的形式,引导学生描述,在说完后再进行写作。因为“说”是写的条件,“写”是说的最后结果。例如,在写作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的作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出发,让他们说自己最喜欢哪种小动物?为什么喜欢这种小动物?喜欢这种小动物的哪一点?这样就可以从它们的种类出发,按顺序描述。既可以举手回答,也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练习说的能力,然后教师指导同学将刚刚说的内容用文字记录下来,可以适当的加一些描写手法,一篇作文就完成了。以说促写,减少习作难度,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以实际行动告诉学生写作并不难,所写即所说。
二、先做后写,调动习作兴趣
“做”是提高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和积累素材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小学三年级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枯燥的习作会增加学生的抵触心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活动,比如邀请家长一起完成一个手工作品,完成后就这次活动进行总结,将制作前、制作中、制作后的过程和心情记录下来,这就是一篇作文,慢慢的可以增加修饰内容,长此以往,就可以达到习作训练的目的。这样训练写作,既释放孩子的天性,又做到了素材的积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当你用心看这个世界时就会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数不胜数。而当作文的内容流露出真情实感时,就是一篇好作文。三年级的学生看世界万物都充满好奇,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只有细心观察,认真对待生活的人才能写出真正感人的文章,并且从写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今天》,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模仿作文书上的范文,完全没有真实性;少部分学生可能会简单记录一天枯燥无味的生活,像记流水帐一样平平淡淡。
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当老师布置一篇作文后,先思考从哪里开始写?写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开始一天的生活,从早晨起床开始,细致观察身边的事物,如今天上学路上看到的初升的太阳可以用什么样的词形容?带着这些,学生再次进行写作,内容就丰富饱满了许多,具有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大幅上升,文章内容真是有趣,写起来也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三、依托教材,学习写作方法
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课文,都是通过精心挑选才录入教材中的,其中不乏名人所创作的篇章,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例子。因此,语文教师在小学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中一定要依托教材,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全文,思考作者写了什么?如何写的?采用了什么手法?比如:拟人、比喻或夸张等手法。能否将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其次,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觉得优美的片段摘录下来,按照抄写的句段的格式和修辞手法自己模仿,通过教材和实际生活结合的方式,提高自身写作文的水平与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年版)》指出: 小学生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三四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这就表明,仅仅依托教材是不够的,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与教材上有关的一些名人作品,引导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增加阅读量,使自己的文章不断进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词汇量积累较少,过于深刻的文章生词过多,学生理解不了,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所以推荐文章时一定要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或一些童话题材的书籍,学生更容易感兴趣。如《中国历史故事精选》,用故事的形式带领读者了解历史典故,学生易于接受,还有《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等童话题材的故事,都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学习写作知识。
四、去芜存精,不断提高写作
写作往往不可能一蹴而就,好的文章都需要反复推敲,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做到精益求精,所以一篇作文的形成 要经过修改。学生的作文时间有限,所以内容可能不太完整,教师在学生学习习作过程中一定要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式方法,在完成一篇作文时要给自己留一下时间修改习作,完成后不要急着上交,一定要反复阅读几遍,发现其中的错误并修改。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将学生没自查出的问题找出来并进行批注和评语,学生也可依据教师的评价再次修改自己文章,力图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三年级作为作文起步阶段,词汇量与阅读量明显不足,写作水平不高,这都是正常现象,教师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在习作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写完一篇作文后,教师要对其写的好的地方给予肯定,树立学生自信心,在对他们错误的地方加以指正,尤其对于习作较差的学生而言,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或一句鼓励的话将是他们最大的动力,当他们写好一篇作文时,可以拿到班里给同学们展示,可以张贴也可以读给同学们听,做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写作能力,这才能让他们爱上写作,真真正正的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为今后语文习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 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李喜梅 . 浅谈如何写好作文[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8):197.
[3]王晓秋 . 浅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途径[J]. 决策探索(下半月),2020(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