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重庆市合川龙市中学
摘要:物理学科作为高中课程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学科,是对自然规律知识的解答。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注重德育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以下对德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高中物理教学;渗透策略
引言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概念的理论教学一直都是重中之重,高中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分析概念内涵,由此展开一系列解题、分析与识记活动。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单纯丰富学生的科学认识远远不够,还要全面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精神世界,让学生能够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健全自身心智,所以高中物理教师要主动践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要求,全面渗透德育教育。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的现状
受到应试教育、课程时间和教学任务量等现实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德育工作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仍显不足。当前在高中物理德育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德育在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占比非常小,德育工作不细致,难以真正起到德育的作用,往往变成了简单的说教,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第二,教师虽然知道德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课堂内外也经常开展一些相关的德育工作,但是德育的方式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实际教学中取得的教育效果很难衡量。第三,教师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立足物理学科自身,德育内容过于宽泛,德育的主题不精准,物理德育成了主题班会式的德育课,难以对学生起到触动作用,学生也对此种形式的德育感到厌烦。第四,很多教师没有具体的德育方法,只是从个人经验出发,也没有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德育成了形式,这就造成了德育目标不明确、效果不明显的结果。
二、德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讲授物理发展史,用榜样的力量点燃学生的意志
物理发展史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其目的在于使高中生从科学家的探索历程中受到感染、学到方法、形成理想。陶行知充分认识到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有了德性,无论遇着什么关口,也会胜利地通过”。而“德”在人生观上的具体体现,就是拥有对理想和信念的坚持不懈的追求。例如,在教学《电磁波的发现》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提前收集关于麦克伟斯的生平资料。在课堂交流环节中,教师以“麦克伟斯为什么能发现电磁波”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物理的方法。学生发现,麦克伟斯具有对物理和科学的高度热爱,对物理前辈满怀尊敬,却又敢于指出其理论的缺点,遵循“真理第一”的科学原则。同时,麦克伟斯还能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等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学生懂得,每一个物理定义都蕴藏着科学家的智慧和坚持,都是创新和实践的结果。教师还可以列举我国在物理研究领域取得的世界级成果,如微观粒子层面的X射线激光研制工作的突破等,使学生形成科技立国、科技强国的观念。在高中阶段对学生的“三观”进行培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走出自我的小圈子,一览古今中外的物理精神,形成理想信念,带着最大的热情和兴趣投入物理学习。
(二)利用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物理是一门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的规律与现象的成熟自然科学学科。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严谨的科研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都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良好素材。
例如,在讲授“行星的运动”这一节课时,笔者将本节中的知识点与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相结合,创新德育思路,通过具体事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又如,在讲到“人类认识天体运动”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向学生讲解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通过观测制定了著名的历法《大衍历》,其中包括计算朔月、望月的方法,以及预测日食、月食等;到北宋时,沈括编订了《十二气历》;到元朝的时候,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根据观测,在前人基础上,编订了《授时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开展德育,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其在物理学领域对世界做出的贡献。
(三)以社会生活为案例,将物理与环境和生存紧密结合起来
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科学态度与责任,教师唯有在物理中渗透德育,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物理担当和社会责任感。以《核能的利用》的教学为例。在带领学生了解核电反应堆的保护措施时,教师应引入对发生在美国三里岛电站与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核电事故的介绍,使学生在明确反应堆的作用原理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核电站的隐患和危险性,进而主动了解核电站的改进和保护方法。这样,物理安全意识在学生的心中悄然生根。教师还可以播放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及其对污水处理不当等视频,使学生了解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状况,反思物理的功用,形成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的绿色物理意识。物理教学不能因其内容的广阔性和抽象性而被束之高阁,而应深入生活和社会,使学生从实际应用角度来对物理学科形成全面的认知,激发学生的物理创新精神和社会改造意识。
(四)将教学模式改革与物理教学有效结合
在教材方面,要注重教材的现代化,教材内容要与时代相结合,并尽可能全面地呈现出来,包括高科技与实际生活,都要涵盖在教材之中,且既要有公式,又要有生动的画面。同时,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情境教学、区块教学、信息教学相结合,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德育还要融入人文价值教育,如词、歌、赋、格言、成语、名句等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对于物理教学而言,教师可积极引入上述作品,不断将物理知识中的声、光、电公式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以此激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五)渗透人文教育,优化学生心理健康
人文教育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是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进一步推进德育教育的重要活动。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懂得关心、保护学生,全面渗透人文关怀,让学生时刻在爱与温暖的包围下实现健康成长,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充足准备。实际上,丰富的人文管理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可以突出教师本身的高尚道德与行为规范,让学生自觉模仿,从而全面优化德育教育效果。因此,笔者会始终坚持以人文关怀来保护学生。就如当学生因为考试压力较大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等心理问题时,笔者就会帮助学生放松精神状态,让学生通过跑步、诉说等方式纾解心理压力。再者,如果学生产生了学习挫败感,那么笔者也会及时安抚学生,帮助学生制定可行的物理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进步,使其重塑自信,等等。
结束语
总之,为了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积极有效地把德育工作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在教学中重视德育,避免形式主义,要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探究德育的新方式,然后把德育工作深入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彭志行.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渗透德育[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75.
[2]黄长泉.高中物理课堂中如何融入德育[J].清风,2020(24):46.
[3]马洁枫.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德育的策略思考[J].吉林教育,2020(22):15-16.
[4]廖崇峰.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德育的路径[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8):39-40.
[5]马文学.基于立德树人的高中物理德育教育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