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尹显礼
[导读]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中学学习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尹显礼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桐山乡中心学校 422317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中学学习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由此可见,数学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在当前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教师想要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然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要摒弃传统理念下的传统教学方式,要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及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兴教学模式,对提升教学有效性有着较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开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以此来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改革政策方针指引下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新时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已然不同于传统教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数学知识的有效传授,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培养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自主进行数学知识探究的能力,教师的有效运用可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单独展开自主学习活动时,很少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基于此模式,当遇到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学生往往就难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予以解决。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智慧集中起来,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能够针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突破个人难以解决的重难点知识。另外,同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之间具有互赖关系,学生能够互相监督、互帮互助,这对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发挥学生群体作用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时,小学数学教师会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对课堂教学氛围的优化具有积极作用。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认真地听讲,难以与教师或者其他同学实现互动。小组合作学习法为学生提供了阐述自己观点的课堂学习机会,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想法系统地阐述出来。这样,小学数学课堂就会打破“死气沉沉”的状态,展现出“勃勃生机”。


二、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科学组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教师以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占据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因此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厌恶情绪。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学习起来难度比较高。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长此以往使得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断下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围绕学习任务对数学知识进行积极的学习,并且能够在小组范围内对有关问题进行积极的探讨,从而促使自身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并且跟随学生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探讨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眼界得到充分的拓展。在设置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体现出一定的阶梯性,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熟知度,从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兴趣的提高。
        (二)教师科学合理进行小组的人员分配
        想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顺利开展,科学合理进行小组人员的分配工作是最基础的力量。通过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才能有效调动小学生的整体课堂参与度。首先教师确定小组人数,人数以4-5人为一组,人数过多影响小学生组内成员的有效表达,人数过少不利于相互的沟通交流,因此控制小组人数是最基础的一步;其次确定小组成员,成员中需要包含学习能力较强的小学生主导合作学习,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推动讨论的进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提出过程中的问题,大家相互的配合学习、互动交流,使小组成员均能有所参与,各尽其能、有效分工,提高合作学习效率;最后教师要保证组间之间的实力均衡,使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公平竞争,不存在太大的差别化,实现小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加强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
        课后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课堂学习中的不足、找到日常学习中的不足,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课后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评价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评,以此来保证课后评价的形式和课堂教学的形式相对应。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评价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较为科学的建议。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标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适应了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更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科学组织合作学习、注重师生互动等来提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教学的具体方法,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参考文献
[1]陈远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8(18):46.
[2]邢海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践[J].中国高新区,2018(7):25.
[3]王建荣.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10):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