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对幼儿情感发展的积极影响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周小红
[导读] 音乐是用来表传达人的思想以及抒发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周小红
        奉化区方桥街道宁南新城幼儿园   浙江省  宁波市  315500
        摘 要:音乐是用来表传达人的思想以及抒发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音乐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是自我表现的重要途径。音乐能够扩大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因此我们在孩子幼儿时期,在他们的成长、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溶入了一定的音乐启蒙教育,对稳定孩子的焦虑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使其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旨在探索音乐教育对幼儿情感、创造、想象、学习、听记方面发展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音乐教育、幼儿、情感发展、积极影响
        一、歌唱教育对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作为美育范畴里的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必不可为少的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特性,有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逐步形成。因此要陶冶幼儿的艺术品德,使其构成正确的艺术观,身心受益,并达到培育人的性格品质的目的。
        歌唱教育对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唱是幼儿最喜欢的艺表现形式,也是对幼儿展开进一步发展的及其关键重要环节。歌唱是一种有目和计划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占的比重最大,他不仅需要幼儿用自己的嗓音歌唱,而且要通过积极思维后,用自己的歌声去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世界著名音乐家柯达伊认为,如果让孩子在学习歌唱前去演奏乐器的话,可能留给他的会是没有音乐的人生,柯达伊更注重的是全面的音乐感受和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技巧学习。
        二、歌词对幼儿情感产生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人们爱音乐,幼儿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表现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孩子们在适合他们年龄发展特点的音乐里学习与发展,音乐中融合了音乐游戏、身体律动、歌唱、器乐演奏、创编、表演、语言等综合艺术形式其中语言又包括诗词、儿歌、童谣等。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歌词是音乐的极为重要构建部分,每一首歌曲都是由作曲家创作出来的,再配上作词家词,这样合二为一才能是一件完整的音乐作品。一首歌曲不仅仅只有好的曲子也得有好的词这才能使其千古流传。儿歌虽然词语不多、篇幅短小,有着简单易懂的表达方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触碰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动作节奏对幼儿具有直接的影响。
        (一)歌词的选择
        在歌词的选择上不仅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还应考虑到大、中、小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性格特征、生活乐趣、语言规律、思想感情和心里特点。从幼儿的心里需求出发,选择语言较为简练、通俗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有趣结构和句式短小规好唱好记且上口的幼儿较熟悉的儿歌、童话、故事等,只有这样才会遵从幼儿的接受能力和感知体会。                    
        (二)歌词的理解
        歌词从内容上分为叙事、抒情、说理、对唱五种。然而幼儿对歌词的理解上往往没有成人那样的透彻,幼儿歌曲歌词的特点则离不开简洁,明了,易懂这几点,幼儿在歌词的理解上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只有理解歌词含义,才能更好的演唱歌曲,通过声音,音乐表达歌曲本身所富有的情感。歌词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情感表达与表现力,提升理解力从中感受快乐。
        (三)音乐中歌词对幼儿情情绪的影响。
        音乐对幼儿能够诱发较为强烈的情绪;其次,与静态的视觉图像相比,不同的音乐的情绪与幼儿现阶段的情绪有很多共同性,音乐既可以引发消极情绪,也可以诱发积极情绪。不单单是旋律能影响情绪,歌词在其中也起着促进作用。
        三、不同形式的音乐教育激发幼儿的情感。


        幼儿园音乐教育要做到幼儿全面性和谐可持续为最终目标,情感包含道德感和价值感两方面具体表现为爱、幸福感、恐惧、美等等。心理学中则说:“情感还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向,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社会形势。所以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音乐是一门艺术,二者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但它们都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和健康。在体验的形式上由于音乐能给人以急、缓、高、低、松、紧、强、弱等感觉,而情感教育则在音乐教育中得到有效的体现。
        (一)音乐律动发展幼儿肢体情感表达。
        音乐律动有助于幼儿的肢体解放,提高幼儿的主动和自觉性从而更好的发展幼儿的肢体情感表达,瑞士的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创立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该体系将体态律动作为其中的最主要的一部分之一。律动主要是鼓励幼儿在放松的情况下欣赏音乐,并用肢体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二)音乐欣赏对幼儿情感感受力的发展。
        欣赏是音乐教育的一种形式,对于幼儿而言,欣赏不仅能提高孩子对美的欣赏力,发展听觉,感受力,在情感的表达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欣赏活动时,孩子们会把所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说出自己对于这段音乐的理解,听的过程中孩子的大脑还在不断的思考,在《乐记?乐本篇》说:“凡音之起,由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又说:“乐者,本于人心之感于物也。”音乐是心物交融的产物,音乐所含之情是源自生活,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抒发,从小对幼儿进行音乐欣赏的教育,对幼儿情感感受力的发展无疑起着引导和开发的作用。
        四、创设情境对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影响
        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通常有注意力不集中,幼儿持久力不长,幼儿积极性不够高,幼儿学唱的主动性不够。发挥幼儿园音乐教育形式的特殊作用,即游戏性、综合性、趣味性等特点,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能充分地与教师、同伴、环境、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学习与人交往;学习共同演唱、集体演奏、合作游戏等规则;体验合作交往的快乐,享受尽情表现音乐、表达自我感受的快乐,享受自由创造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自我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开朗活泼性格等良好个性的发展。
        五、音乐教育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影响
        音乐能够有助于幼儿想象创造力的发展。幼儿期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时期,是由再造想象逐步自创造想象的时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
        在幼儿的学前期,儿童的某些潜在的能力和行为的发展,与其相应的大脑神经细胞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密切联系。是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甚至对其相应的大脑神经细胞的发展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不在关键期给于其发展的机会,儿童某些潜在的能力就会受到抑制,甚至枯死。其结果,势必就会发生可能性的儿童心力减速现象。因此,在学龄前进行准确无误的适时机、适内容的培养,必然会达到预期对幼儿的听力及其他能力的影响。
        总结: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幼儿音乐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幼儿音乐教育有着利于用音乐艺术抒发情感的优点,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的优势,引导和促进幼儿情感健康积极的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只有把握好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熟悉音乐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将音乐艺术教育的功能灵活运用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创造条件和机会,将表现、快乐、律动、感受与欣赏,让幼儿经常唱唱跳跳,愿意参与唱歌、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切实有效的促进幼儿情感全面、健康、积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梅.幼儿歌唱素质训练[M].河南:海燕出版社,2000:4-6.
 [2]宏博唐.音乐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EB/OL]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76a7e409a54935fc3a6e1568.html
 [3]沈致隆.齐东海.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0-91.
 [4]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编写委员会 编.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资料手册音乐[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3:1-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