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鲁东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摘要:本研究对西方几个教育家的自然教育理论展开初步梳理与研究,这个过程中结合西方自然教育理论展开教育理论思考并探索当下幼儿教育本身是什么以及与幼儿教育各方面实践如何相结合,主要包括:自然教育与幼儿园课程、自然教育与幼儿园家园共育、自然教育与幼儿园环境创设、自然教育与幼儿园区域活动资源利用四方面。
关键词:西方自然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实践;启示
一、西方自然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实践的启发
(一)浅谈自然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1、幼儿教育是生活的教育
自然教育反对以课本作为唯一的内容,批判权威主义。幼儿园教什么呢?知识重要吗,如何去教呢?我想的是从生活中展开。幼儿的生活中,他们的生活就是课本就是教材。杜威的生活教育,看到很多幼儿园的幼儿在穿衣服、穿鞋子的时候教师去代做,这不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时候吗?教育有大事有小事吗?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却能影响幼儿的一生。我们在做的过程中也是在告诉幼儿他们是无能的。幼儿的生活是丰富,也是经常能引起他们注意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给他们机会去和他们好好感受生活呢,我想我们现在的很多人不会生活,不知道生活是什么,就在于我们没有想过和被问到我们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生活。从生活中教育幼儿,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生活。
2、幼儿教育是回归自然的教育
回归自然式的教育不是强调一味的放手,而是回归到一种真正的有助于幼儿身心和谐的教育状态。幼儿是自然的人,自然资源的多种利用价值。对于游戏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那么我们也应该思考的是对于幼儿的自然教育模式转变。幼儿的教育是要遵循幼儿内在的发展规律的,是自然而然的教育。顺势的教育、发展中的教育。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幼儿的教育是什么,如何进行自然的教育的方式。在自然中如何去建立连接,让幼儿在自然的大环境中真正感受自然的美、自然地成长。幼儿教育是什么?我想我们每个人还有很多的思考,我们还要做的是如何找到我们的创新点,我们的教育观如何树立和发展。幼儿教育是未来的教育、是发展中的教育。
(二)浅谈自然教育对幼儿教育内部各方面的启示
1、自然教育与幼儿园课程
在当下我们的教育现状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大自然这个本身的课程资源,在展开课程时,我们固守传统与陈旧的思想,幼儿园的课程失去活力。课程是一个幼儿园教育活动展开的核心,那么如何做能够使得幼儿园的课程可以与自然教育相结合。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话题,基于自然教育基础下,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如何进行我们的园本课程的开发?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是为谁服务的?这些也都应该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自然教育理论下的幼儿园课程更是该符合幼儿的需要、兴趣、内在发展的特点幼儿的游戏,是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从大自然中进行开发的,它的服务对象是幼儿,应该是让幼儿成为主体。幼儿园的课程为幼儿服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发我们的课程呢?从自然中到自然中去的方式进行。
2、自然教育与幼儿园环境创设
我们一提到幼儿园的环境想的可能是五彩缤纷,想到的是环境的多样性,我们可能忽视的是我们创设的环境是为了什么?为了我们的幼儿出发,那么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他们。我们创设环境的目的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实践,基于自然教育理论,我们所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舒适的感觉。墙面环境创设并不鲜艳,但环境的真正的意义难道就不显示出来了吗?同时一个没有实现真正目的的环境创设不如不去创设或者不如交给孩子去创设。
这也是我们应该再去思考的问题,幼儿园的环境如何创设,如何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环境创设,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挥幼儿的的积极性去创设,这个过程中儿童参与进来才能够真正地使环境的价值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3、自然教育与幼儿园区域活动资源利用
①区域材料资源
自然教育视角下关于区域材料中有限的材料资源的认识,对于材料本身价值进行开发,了解材料可以干什么、怎么运用。自然教育视角下的区域材料可以分为大自然中的材料、废弃但可以加工利用的材料、区域活动中闲置的材料,其中大自然中材料有石头、沙子、树枝、树叶等,废弃可利用的材料有雪糕棒、旧轮胎、旧衣物、旧鞋子等。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区域中的各种材料资源都有各自的价值,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去探索其价值。
如:针对所提出的大自然中的石头资源,教育实践者可以利用它在美工区进行美术创作,在建构区进行石头搭建,还可以开展多种游戏活动,比如可用石头作为材料组织幼儿开展数数的游戏。可以利用雪糕棒在美工区进行手工制作或者美术绘画,在建构区可以利用雪糕棒进行搭建。
②充分利用闲置区域资源
自然教育视角下关于幼儿园闲置的区域指的是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的区域,其中包括:室内的区域和室外的区域。如:案例中对于阅读区图书资源的充分利用,将图书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和幼儿的发展中。自然教育视角下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音乐表演区这类幼儿喜欢的区域更不应闲置,对于室外的区域资源也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活动的展开。在教育实践中应该保证每个创设的区域都有其价值,区域的创设不是被当作简单摆设和装饰,也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置。自然教育视角下每个区域的开放都应该为幼儿本身的发展服务,区域的闲置本身便是为幼儿浪费一次可以选择和发展自我的机会。因为每名幼儿都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所认为的没有必要开放的区域也许对于幼儿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此,让有限的区域在幼儿园活动中可以真正为幼儿所用,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从区域开展空间不足转向到将开放的区域充分利用上,从而不闲置任何可以被利用的区域。
三、总结与反思:
以上是针对西方的几个思想家的自然教育理论展开的梳理并结合幼儿教育的实践进行再思考,围绕自然教育展开的路是漫长的,对于幼儿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的路同样也是漫长的。因此,当下所做的有关自然教育理论的梳理仍需要具体细化,探索自然教育在中国大背景下,在不同地域中幼儿园的具体实践实施方法,使得真正可以实现幼儿的主体价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军,张大玲.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评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81-85.
[2]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