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趣、得言、得法让写话焕发活力——以《小小“动物园”》写话活动为例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李君飞
[导读]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的一大难点。
        李君飞
        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中心小学
        摘  要: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的一大难点。现笔者基于部编版教材的改革,探索新教材,寻找写作的新方向。在写话活动中,通过凸显学生的独特感悟让学生“得趣”;通过注重知识的有效迁移让学生“得言”;通过催发学生的个性表达让学生“得法”。同时基于千年的汉语传统,回归百年语文初心,追求语文课程的当代超越,解读小学语文教育的课程文化逻辑。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教师再适当的退避、更多的放手中,使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让学生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得趣、得言又得法,从而全面提升语文能力。
关键词:低段写话教学  部编新教材  得趣 得言 得法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虽然年年谈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写,但是学生写作的现状还是没有多大改观,仍处于困境之中。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问题一学生写作兴趣低,问题二学生写作功底差,问题三教师教学方法旧。学生兴趣缺失、学生写作功底差以及教师教学方法旧,造成了学生害怕写作、拒绝写作的困境。现笔者结合部编版新教材,以《小小“动物园”》写话活动为例,让学生在写话教学中得趣、得言、得法。
         一、得趣——凸显学生的独特感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学生,正面地唤起学生写话的兴趣,让他们能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爱上写话。
         (一)选好题材,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写作的题材感兴趣,他们动笔去写的动力就会更足。笔者在《小小“动物园”》低段写话课中就选择了“人”这个题材。但是单单介绍家人,学生专注的时间不会太久。于是,笔者就把动物和人结合一起,加强学生的关注程度。课堂上,学生反响热烈,纷纷开动脑筋,想自己的家人像什么动物,哪里像。如一个孩子这样介绍:我的奶奶是一只特爱我的螃蟹。一到吃饭时间,她就坐在我旁边开始挥舞着她的大钳子,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结合,提升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二)激励评价,巩固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评价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教师正确激励的评价方式,则会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乃至学生写作的兴趣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对写的比较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如笔者在《小小“动物园”》低段写话课中的第一次评价,学生能达到评价的几个要求,就在孩子的作业纸上贴上几张可爱的动物贴纸,这样既简单直观,又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而对写的差的孩子,教师也要学会找其亮点,不要一味的批评,打击其自信心。
         二、得言——注重知识的有效迁移
        “得言”是指学生在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内化积累语言,懂得课文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笔者研读部编版新教材,抓住文本特点,通过平时课堂上的教学,让学生慢慢积累,获得相应的方法,为今后的写话打下基础。
         (一)认识标点,开启写话之门
        标点是句子的象征,学习标点是学习句子的开始,掌握好标点则能为以后学写句子打下基础。一年级上册第7课《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2是“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这是这册教材中第一次明确对学生提出认识标点符号的要求。新课标中也同样有所要求。因此如笔者在《小小“动物园”》这节课中,第一次评价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标点符号是否使用正确。其目的就是引起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关注,注意一句话的完整。


         (二)熟悉句子,打下写话基石
        学生要写好一个句子离不开对句子的熟练。如一年级下册阅读课文第10课《端午粽》和第11课《彩虹》的课后练习1都是:“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这样的习题设计为学生认识和理解句子打下基础。同时笔者也关注课本外的训练,如在《小小“动物园”》这节课的最后,笔者出示范文,让学生对比与自己写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发现范文有一句总结整段,表达对妈妈的爱的句子。
         (三)学习积累,创造写话之路
        学习是一种积累。写句子的前提是积累,包括语言素材(字、词、句等)的积累和句子学习经验的积累。这些积累对写句子、写句群、写语段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部编版新教材在“语文园地”中有大量语言积累的训练项目,特别是在“日积月累”中精心安排了词、词组、句子的积累。除了课堂上,课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积累,对经验进行总结。
         三、得法——催发学生的个性表达
        “学贵有法,教学无法”强调学习贵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但是教师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笔者认为教师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快速掌握方法,学习效率才能事半功倍。
         (一)降低难度,以退为进
        对于学生来说写不是问题,难的是写全、写好。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降低难度,让学生觉得简单易操作,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如上文提到写一个人,怎么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就是一个难点。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好一句话,这样难度降低了,学生也就敢于尝试了。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故在《小小“动物园”》这节课中,笔者直接提供了小动物的图片,省去让学生在大脑里搜寻图片的步骤,又降低了难度。通过课堂上的反馈,学生能根据图片较快的把人和动物之间联系起来,说出我的家人像什么动物,哪里像。有了前面说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里都能完成写作。
         (二)“后作文教学”,指导后置
        传统的作文课,教师采用“范文式教学”。但是这样的方式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讲评,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而笔者在《小小“动物园”》这节课中,一改之前,采用“后作文教学”法,让学生先自己动笔写,然后通过两个小例子,让学生知道要想把一个人的特点介绍清楚,写得更加生动,还需要一些方法。这堂写话课上,笔者通过以下两个方法:一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出示范文:这是我的爸爸,也是一只大狼狗。早上脾气特别暴躁,看到我慢吞吞的,那只大狼狗就两手叉腰,瞪大眼睛,大声喊道:“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让学生明白,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等让这个狼狗爸爸活灵活现的。二是较详细的写一个例子。出示范文:我的爷爷就像一只长颈鹿,个子高高的。有一回散步的时候,我骑在爷爷肩膀上,街上的风景,看起来特别有趣。让学生知道通过“我”和爷爷散步的小事,把高个子爷爷展现给大家。学生通过范文的学习、模仿,也能较快的学习到这个方法。因为有了之前的先写,学生习得方法后第二次落笔时就知道自己缺少了什么,应该补充什么,这样他们的文章就会更加饱满。
        长此以往,有了这种轻松、活泼、民主的作文教学氛围,学生主体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们觉得写作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满足的倾吐、一种自我的实现,这样才能让这些“花朵”有心灵上的快乐和知识层面的快速提升。让我们努力改善传统习作教学习惯,在千年的汉语传统里,回归百年语文初心,做到与时俱进,做到适当的退避、更多的放手,让学生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得趣、得言又得法,从而全面提升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韵.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 张长波.习作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J].新课程(教研).2011.4
[3]谭佳志.基于小学作文现状的教学优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
[4] 蒋艳.小学作文教学中说写结合的有效策略应用[J].读与写杂志.2016.11
[5]张付.浅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时效性的方法和途径[J].求知导刊.20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